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变成7-乙基鸟瞟呤,后者不与胞嘧啶配对而与胸腺嘧啶配对.为获得更多的水稻变异类型,育种专家常用适宜浓度的EMS溶液浸泡种子后再进行大田种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EMS的处理可使种了基因重组的频率提高 |
B.EMS的处理可使DNA分子的热稳定性提高 |
C.获得的变异植株其细胞核DNA的嘌呤含量高于嘧啶 |
D.EMS的处理可使种子的基因型发生改变 |
右图为动物体内一神经肌肉接点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结构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图中a为神经元细胞的树突
②e内为组织液,当其中的Na+含量过低时容易导致肌肉不能正常收缩
③b中的物质释放到e需要消耗能量并依赖于c的流动性
④d处的膜面积增大,有利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对递质的吸收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如图所示为某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A、B、C、D、E、F为六个物种,据图分析,正确的叙述是
A.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外部因素主要是自然选择,突变是内因
B.B物种迁到乙岛时与C物种之间只存在地理隔离,不存在生殖隔离
C.D物种与C物种之间最可能是捕食关系
D.E、F两物种之间是经过长期地理隔离而形成生殖隔离
将体重和健康状况相同的若干大鼠均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通过手术切除胸腺,乙组损毁下丘脑,丙组不作处理。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饲喂一段时间后,将它们同时移入寒冷的环境中,接种某病毒(抗原)使之感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组鼠有获得性免疫缺陷,不能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非特异性免疫也非常弱 |
B.乙组鼠最先死亡是因为损毁下丘脑使机体免疫力下降不能抵抗病毒的感染 |
C.一段时间后,三组鼠的血糖浓度降低,体内脂肪分解并转化成糖元的速度加快 |
D.丙组鼠分泌的淋巴因子能增强效应T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
下图是细胞的两种增殖方式染色体行为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种方式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使子细胞都含有P1、P2、M1、M2 |
B.乙种方式P1和M1、P2和M2分离,子细胞具有不同组合的染色体 |
C.利用甲种方式繁殖后代,有利于生物遗传性状的稳定和物种的进化 |
D.繁殖过程中存在乙种方式的生物,有利于种群适应环境和发展进化 |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某细菌与水绵一起制成临时装片,用极细的光束照射,若发现细菌没有趋向水绵的照光部位,说明细菌已死亡 |
B.“观察细胞减数分裂”实验可选用盛花期的豌豆花药为实验材料 |
C.通过加热和加入酶都可以降低过氧化氢分解所需要的活化能,从而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
D.“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基本步骤是:培养不定根一低温诱导—卡诺氏液固定一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