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指出:“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款既输,而酣睡之声乃渐惊起。”可见,梁启超认为
| A.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觉醒 | B.济发展史民族意识提升的关键 |
| C.中国的国民素质亟待提高 | D.发动民众进行变革迫在眉睫 |
日本内务省1881年颁布的《劝农局处务条例》中写道:“兴办生产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意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与此相关的改革措施是
| A.殖产兴业 | B.建立新军队 | C.文明开化 | D.废藩置县 |
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针对维新派的变法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这反映出维新变法中存在的问题是
| A.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出现分歧 |
| B.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 |
| C.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阶级局限性 |
| D.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 |
《
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作者代表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
| B.作者既肯定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又认为其对社会有破坏作用 |
| C.作者充分肯定了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 |
| D.作者对商鞅变法采取了科学的评价方法 |
梭伦改革的内容中最能体现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的是
| A.设立民众法庭 | B.抽签选举和差额选举 |
| C.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 | D.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 |
王夫之认为:尧舜之时“国小而君多,……而暴君横取,无异今川广之土司(指的是西南地区尚处于原使落后状态的少数民族的首领),吸龁其部民,使鹄面鸠形,衣百结而食草木。”“泥古过高而菲薄方今,以蔑生人之性。”王夫之的主要观点是
| A.王夫之反对以古非今,认为历史是发展进步的 |
| B.反对孔子权威 |
| C.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是不断运动的 |
| D.抨击君主专制,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