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7年上海举办了中国国内的首次大型舞会。对此,上海各家报纸评论说:“西人光明磊落,脱略为怀,虽男女聚会跳舞,乐而不淫,与中国之烧香赛会,男女混杂,大有天壤之别。”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 A.人们基本上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 | B.西方舞会娱乐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 |
| C.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 | D.开明人士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方式 |
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表达出的“民族情绪”的影响有
①推动维新思想的形成②唤起民众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③号召民众反对君主立宪④激励有识人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1916年,李大钊在《民彝》杂志创刊号上发文称:“为其历史所经阅者弥久,斯其圣哲所垂诏者弥多”,“民彝(意为人伦)受繄蒙也弥厚”,“其政治趋腐败也弥深”。所以,“吾华之有孔子,吾华之幸,亦吾华之不幸也”。可见,当时李大钊主张
| A.应彻底否定儒学 | B.移风易俗应先行 |
| C.批判儒学之糟粕 | D.重视公民道德教育 |
康有为在《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中写道:“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康有为此举的主要用意是
| A.树立孔子权威 | B.否定君主制度 |
| C.促进思想启蒙 | D.减少变法阻力 |
《清史稿》记载:“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湔(洗)国耻。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此处评价的这位皇帝是
| A.康熙帝 | B.乾隆帝 | C.光绪帝 | D.宣统帝 |
《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 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 |
| 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 | 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