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的英国工厂规定:“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不能少于十二小时”,“职工在机器运转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在厂里的工人一经发现和别人谈话、吹口哨、唱歌或缝补衣服者,罚款六便士”对以上规定理解正确的是
A.工人权利缺乏保障,劳资关系紧张 | B.劳动力缺乏,使用童工现象普遍 |
C.工人散漫懒惰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 D.蒸汽动力导致工人劳动强度增大 |
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苏联“回击”的措施是
A.实施马歇尔计划 | B.实施莫洛托夫计划 |
C.建立“北约”组织 | D.建立华沙条约组织 |
右图照片中,兴高采烈的伦敦人手中拿着报道德国投降消息的报纸庆祝胜利的场景。据此,该照片当摄于
A.1943年9月 |
B.1945年4月 |
C.1945年5月 |
D.1945年9月 |
“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然而正是他最深切地相信,美国这座建筑物从整个来说是相当美好的”。材料评价的“他”是
A.乔 治•华 盛 顿 | B.亚伯拉罕•林肯 |
C.富兰克林•罗斯福 | D.贝拉克•奥巴马 |
“一人称帝,天下骚然,志士仁人汗喘相告,而吾同志愈益奋大励,冒死以进。滇黔独立,文意豁然”。直接发动“滇黔独立”的是
A.袁世凯 | B.宋教仁 |
C.蔡锷 | D.张勋 |
中国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中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这一变化的实质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