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需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其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伐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这段话反映的基本思想是
| A.以民为本,与民休息 | B.以农为本,重农抑商 |
| C.以民为本,兼听纳谏 | D.以农为本,精兵简政 |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白银涌入世界各地。一位葡萄牙商人说,白银在全世界游荡,直至流到中国,它留在那里,好像到了它的天然中心。对白银流入并留在中国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①中国政府积极鼓励对外贸易②中国手工业生产领先世界
③中国“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④中国仍是世界市场的中心
| A.①② | B.②③ |
| C.②④ | D.①④ |
从1885到1892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的田赋由38.5%下降到35.2%,而厘金(国内贸易征税)和关税收入则由36.7%上升到43.2%,其中关税收入逐年上升了3.8%。这表明()
| A.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 B.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
|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陷入困境 | D.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把一空间命名为“集市社会”,它有如一个蜂窝,每一个蜂窝以一个市镇为中心,由此向四方伸展出一些小路(有时是水路),通向周边的一二十个村子;村落无法构
成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活单元。这种“集市社会”体现了()
| A.城镇在农村生活中的纽带作用 | B.自然经济结构的封闭和紧密 |
| C.地方自治模式在中国的普及 | D.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日益加强 |
宋代出现了经济作物种植专业化的趋势。当时在南方有菜园户、漆户、药户、花户、果农、菜农、蔗农等专业经营者。这种现象出现的基础是()
| A.政府经济政策的引导 | B.自然经济结构的变动 |
| C.粮食生产的大力增长 | D.国内外市场的扩大 |
1971~1978年,我国共援助37个第三世界国家 建成了470个项目,超过1955~1970年建成的援外项目总和,对外经济援助的支出为前16年总和的109%。这反映了()
| A.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 |
| B.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 |
| 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
| D.经济援助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