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友伦在《美国民主制度的形成、发展和问题》中说:“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和批准标志着新的资产阶级政体的产生和美国民主制度的确立。……按照联邦宪法的规定,美国的新政体摒弃了欧洲立法机构至上的传统,采取了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而又互相制衡的原则。”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新的资产阶级政体”是指联邦政体 |
| B.欧洲的立法机构至上,没有分权和制衡 |
| C.“分权与制衡”是联邦宪法的典型特征 |
| D.联邦宪法的民主性体现在以议会为中心 |
随着《里斯本条约》的正式实施,欧盟首位总统已于2010年1月1日正式走马上任,这标志着欧洲政治一体化进入一个新阶段。欧洲一体化进程之所以能克服困难不断前进,在于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推动力。推动欧洲实现政治一体化的主要因素是()
| A.二战后法德的和解 | B.联合应对苏联的威胁 |
| C.西欧经济实力的增加 | D.共同解决全球化带来的冲击 |
据报道,2010年4月25日,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春季会议通过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的改革方案,中国在世行投票权由原来的2.77%提高到4.42%,一举超越德国、英国和法国,仅次于美国、日本,成为世行第三大股东国。世行的这一改革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 A.世行投票权实现了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 |
| B.只要中国不同意,任何重要决议都不可能通过 |
| C.一国认缴股金份额多少视经济和财政实力决定 |
| D.世行投票权大小要看国家的国际地位高低 |
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节目主持人在“解读北欧福利国家的利弊”的谈话中,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的状况:“最穷的和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可以小到3倍。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促成这一状况的国家政策应该是
| A.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 | B.保障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
| C.国家实行高税率政策 | D.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 |
罗斯福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保持我们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为此,罗斯福新政()
|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 B.颁布《农业调整法》以恢复农业生产 |
| C.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 D.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保护劳工权利 |
安德烈·普拉东诺夫的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都收走了。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这段话主要表明了()
| A.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 | B.新经济政策实施遭到农民的反对 |
| C.农民对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强烈不满 | D.农民对林模式下农民的困苦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