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3000多名学生到天安门前集会,举行示威游行。当学生向东交民巷使馆区进发时,使馆区的外国军警却以某不平等条约的名义对学生的爱国行为予以阻挠!下列关于这段历史史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学生去使馆区抗议巴黎和会损害中国利益
B.在这次运动中政府支持了学生的爱国行为
C.该不平等条约是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
D.该运动未能阻止政府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联合国的成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一位十人经历一场剧变后,指…这是因为当时国家集权太甚,“万里之远,皆朝廷所制”,地方无力,导致“外寇凭陵时而莫御,仇耻最甚时而莫报”的结果。这位士人可能经历下列哪一事件( )

A.秦末农民战争 B.唐中期安史之乱
C.金灭北宋的靖康之变 D.清末八国联军侵华

有人评价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银河里的星星;又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

A.北宋官员人浮于事 B.北宋科举考试的发展
C.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D.北宋吸取了前代的教训

汉武帝设刺史,唐太宗划全国为10道,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些举措反映了统治者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 )

A.分割地方权力 B.对地方官的监察
C.发挥文官作用 D.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衡

(汉武帝元朔二年)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汉武帝此举的意图是 ( )

A.施恩与诸侯子弟 B.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
C.满足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 D.削弱诸侯王的力量

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论者认为( )

A.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B.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C.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 D.郡县制能够消除内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