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两极格局的一些特征实际上在雅尔塔会议期间就已经形成。在如何划分欧洲势力范围问题上,美英所代表的西方和苏联在雅尔塔达成了所谓的“巴尔干百分比”,即苏联在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占有90%和75%的优势;英国(连同美国)在希腊占90%的发言权;南斯拉夫和匈牙利,苏联与西方平分秋色。“巴尔干百分比”的特征有
①大国强权 ②两分天下 ③冷战对峙 ④美苏争霸
|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④ |
“尽管我们存在肤色不同….但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寻找共同的基础,我们很容易相互了解和尊重,而不是相互排斥和对立…”周恩来的这段话是哪一外交活动时提出的
| A.1953中印就西藏问题谈判时 | B.1955亚非万隆会议上 |
| C.1971年联合国大会上 | D.1972接见尼克松访华时 |
标志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是
| 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
| C.日内瓦会议,中国以大国身份参加 | D.中美关系正常化 |
1949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的退回。这表明新中国
| A.合法性得到美国承认 | B.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承认 |
| C.拒绝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 | D.不承认美国与国民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 |
以下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1954年明确写入宪法确定下来 | B.最早建立的是西藏藏族自治区 |
| C.保证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利于民族团结 | D.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 |
“一国两制”构想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主要在于它坚持了
| A.社会主义制度原则 | B.实事求是的原则 | C.和平共处原则 | D.民族平等的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