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他论述的是( )
| A.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 | B.社会主义已由理想变为现实 |
| C.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 |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 |
马克思说:“创造资本关系的过程,一方面使社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因此,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以下是对“资本原始积累”的表述,其中不恰当的是
| A.资本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之前的一个准备过程 |
| B.资本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起点 |
| C.资本原始积累包含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内 |
| D.资本原始积累具有相对的过程性、渐进性,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民主化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当时,“政治民主化”体现在权利分配标准发生的变化,即
| A.扩大民主权利 | B.打破贵族世袭特权 |
| C.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 | D.实现雅典民主政治 |
杨奎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2)》中曾这样评价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一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应该是
| A.参加日内瓦会议 | B.参加万隆亚非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
| C.实行无敌国外交 |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政府往往透过修筑铁路带动本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所采取的作法之一是对进口钢铁课征较高的关税,以保障本国钢铁工业的生产。民国以来,生产钢铁的汉冶萍公司仅于民国5至8年,获有盈余,其他时间都是亏损;11年,汉阳铁厂不堪亏损停工;14年,开办不久的大冶炼铁厂也停工。根据上述说明及历史背景,民国5至8年何以会有盈余?其长期亏损的主要原因为何?
| A.盈∶因欧战爆发,钢铁价格大涨;亏∶不平等条约束缚,关税不能自主 |
| B.盈∶机器由国外进口,设备新颖;亏∶军阀混战,故无法继续修建铁路 |
| C.盈∶因欧战爆发,钢铁价格大涨;亏∶军阀混战,故无法继续修建铁路 |
| D.盈∶机器由国外进口,设备新颖;亏∶不平等条约束缚,关税不能自主 |
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总集。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部(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那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有何影响?
| 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 |
| 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 |
| 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 |
| 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