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选段一: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
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孟子•梁惠王下》)孟子认为进贤时有可能出现“ ”和“ ”的情况,所以要“ ”。(选用文段的词填空,3分)
下列各项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运用比喻论证从“乔木”说起,意在引出贤臣的话题。 |
B.孟子认为国君无论是任用贤人,还是罢免、处决人不能听左右之人和大夫的意见,而要听国人的意见。 |
C.孟子认为国君在任用贤人的时候能做到一切都听从国人的意见,这样的国君就真正是百姓的父母之君了。 |
D.国人认为可以,就任用他;国人认为不可以,就不任用他,这是一个深具民主意识的思想。 |
选段二: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对(齐宣王)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①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②,以遏徂莒③,以笃周祜④,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疾视:怒目而视。②旅:众。③徂莒:此处指来侵的敌众。④祜:福。根据选段,说说孟子关于“勇”的认识。
有些对作家的评论,虽只言片语,却能形象地概括作家的人格精神,或巧妙地表现其 作品的典型风格。如徐志摩——为爱而生,为爱而写的诗人;史铁生——用笔与疾病对抗的不
屈之魂……请参照以上示例,任选两位自己喜爱的中国现当代作家各写一则简短的评语,
如:鲁迅、余秋雨、海子、舒婷、顾城等等。(4分)
将下面的语句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使上下文衔接恰当。
在傍晚, ,河面上的水气冉冉而上, , 这时候的辽河真是具有无法比拟的绝妙色调。我站在轮船上,无意中举目瞭望着那 的河面, , 在黑糊糊的房子上空,看到 ,我禁不住流下泪水。
① 夜幕徐徐降临② 夜幕渐合
③ 晚霞余晖未尽④ 一轮明月徐生
⑤ 在那深暗的绿波远处
答案: (正确顺序)
根据下面文字特点,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4分)
读书,对于有钱的人是一种风雅;读书,对于有闲的人是一种消遣;读书, 。读书,能使燥热的变得宁静;读书,能使枯寂的心变得湿润;读书, 。
某校高一年级举行由学生把所学课文改编成独幕剧的演出晚会。下面是演出的节目单:
1. 《孔雀东南飞》 演出:高一(3)班
2. 《离骚》 演出:高一(5)班
(其他略)
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常常在节目之间加上衔接的话,以增强晚会的整体感。请你在《孔雀东南飞》与《离骚》之间,为主持人设计一段话。要求:所写内容与串联的节目密切相关,衔接自然,不少于60字。
在下面横线处,仿照前面画线的句子,各补写两个例子。(6分)
人们从往哲先贤那里学得他们的品格。从孔子学得仁爱的情怀,从鲁迅学得批判的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古今中外的著述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史记》的严谨态度,文天祥《正气歌》的浩然正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