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选段一: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
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孟子•梁惠王下》)
孟子认为进贤时有可能出现“           ”和“          ”的情况,所以要“     ”。(选用文段的词填空,3分)
下列各项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运用比喻论证从“乔木”说起,意在引出贤臣的话题。
B.孟子认为国君无论是任用贤人,还是罢免、处决人不能听左右之人和大夫的意见,而要听国人的意见。
C.孟子认为国君在任用贤人的时候能做到一切都听从国人的意见,这样的国君就真正是百姓的父母之君了。
D.国人认为可以,就任用他;国人认为不可以,就不任用他,这是一个深具民主意识的思想。

选段二: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对(齐宣王)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①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②,以遏徂莒③,以笃周祜④,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疾视:怒目而视。②旅:众。③徂莒:此处指来侵的敌众。④祜:福。
根据选段,说说孟子关于“勇”的认识。

科目 语文   题型 语言表达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句特点再仿写三个句子
读李白,让我们感受到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旷世豪情;
,;
,;
,。

仿照下面示例,另写两个表达大自然“和谐之美”的句子.字数可以不完全相同 (4分)
示例:清溪不恼鱼儿的嬉闹,因为它理解鱼儿畅游的快乐。

请抓住下面语言表述特点仿写一段话(4分)
例句:校门外,失学少年求知若渴,你默默资助他一笔钱,不,这不是一笔钱,是一颗
心,一颗火热的心。

仿照下面划线语句的句式,在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不要求字数相等)
多少次的回眸,渴望着四年一次的相遇;多少次的飘泊,终在今日又回故乡。
多少次的渴望,;,。

阅读下面的文字,以“锯子”“尺子”为陈述对象,各写一句话。(6分,每句3分)
工具哲学
镊子将我心底那些最细小最隐秘的坏念头拈出来。
砧子让我懂得,能持续承受打击的,都是强者。
钳子将每个问题抽丝剥茧,露出真相。
答:(1)
(2)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