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国科技部于2002年将深海载人潜水器研制列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专项,启动“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的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工作。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2012年6月22日,"蛟龙"号完成7000米级海试第三次下潜试验,安全返回母船。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7062米,证明其性能可靠性。并取得3个水样、3个沉积物样,拍摄到海底生物并取回一个生物样品,获得对海底真实直观认识。推动中国深海运载技术发展,为中国大洋国际海底资源调查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高技术装备,同时为中国深海勘探、海底作业研发共性技术。
结合材料,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基础的四个方面?

科目 政治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开放的、相互促进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分,更加有效地融入全球价值链。

全球价值链是指将生产过程分布在两个以上的国家,一国企业专注于特定环节,不生产整个产品。不同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类型可以分为四种:初级产品、初级制造业、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创新活动。参与全球价值链有助于国内资源整合和经济循环,从而促进就业和收入增长。

全球价值链参与类型通常受四方面因素的影响:

◇ 地理位置:地理区位、互联互通条件

◇ 要素票赋:资本、劳动力、自然资源、技术

◇ 市场规模:国内市场、国外市场

◇ 制度质量:合同执行、产权保护、标准认证

1990年至今,中国的全球价值链参与类型从初级制造业攀升至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从以上四方面因素中任选两个,谈谈哪些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有助于我国融入更先进的全球价值链。

材料一 1981年,全国人大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成为中国每一位适龄公民的法定义务。2019年有国际科研机构发现,世界越来越绿了,中国是促进这一改变的重要贡献者之一,全球从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绿化面积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

坚持不懈植绿造绿、养绿护绿,是中国建设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的有力体现,也成为中国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生动缩影。中国大力推动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向世界递出了"绿色名片"。

材料二 中国积极倡导并推动将绿色生态理念贯穿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主张"把绿色作为底色,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授资、绿色金融,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

从柬埔寨额勒赛水电站,到哈萨克斯坦扎纳塔斯的风电项目,再到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州光伏电站;从非洲的气候遥感卫星,到东南亚的低碳示范区,再到小岛国的节能灯……中国通过多种形式的务实合作,推动绿色发展2021年4月,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习近平主席进一步倡导"共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

材料一和材料二涉及了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两种做法。运用哲学观点,分析中国是如何统筹这两种做法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

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数据治理是数据资源及其应用过程中相关管控活动、绩效和风险管理的集合。

政府在推进数据治理方面已取得了积极成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小小健康码助力10亿级人口提升精准防控能力;日常政务服务,从"最多跑一次"到实现24小时"不打烊""一网通办"……"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

数据治理涉及公民、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主体,需要界定各方权限和責任。在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数字智能化水平、扩大基础公共信息数据有序开放、加强数据资源安全保护等方面,还有待完善。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如何运用法治思维推进数据治理。

房子可以遮风避雨就好了,为什么还要雕刻彩绘?茶碗器皿能用就好了,为什么还要烧制出各种图案?语言可以表达意思就好了,为什么还要有讲求韵律的诗歌?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上述问题的思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走进北京市西胡林村、天津市六街村等传统村落,我们能够欣赏风格独特的民居建筑、丰富多样的村镇空间格局,品味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俚语方言、家风家训、乡约乡规、民情风俗,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韵味。传统村落承载着绚丽多彩的农耕文化,寄托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情感记忆和绵远乡愁,是我国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不少传统村落因缺少产业支撑,医疗、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现代生活需要,导致人口流失严重,甚至出现"空心化";古民居、古建筑得不到及时修缮和维护,自然毁损严重;传统工匠越来越少,传统建筑工艺、传统艺术日渐失传;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无视传统村落的自然、历史、文化等个性化特征而盲目拆旧建新、拆真建假,对传统建筑、历史风貌造成破坏性影响,导致"千村一面"。

保护、传承和利用好传统村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2012年以来,我国大部分传统村落已被列为保护对象。

(注: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

(1)有人说:"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传统村落必然走向消亡。"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2)保护、传承和利用传统村落需要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意识。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对此加以说明。

(3)结合材料,就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提出三条建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