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已知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A原子,C原子的L能层中,都有两个未成对的电子,C、D同主族。 E、F都是第四周期元素,E原子核外有4个未成对电子,F原子除最外能层只有1个电子外,其余各能层均为全充满。根据以上信息填空:
(1)基态D原子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符号                     ,该能层具有的原子轨道数为                            
(2)E2离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是                                    ,F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                             
(3)A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心原子采取的轨道杂化方式为         ,B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VSEPR模型为                  
(4)化合物AC2、B2C和阴离子DAB互为等电子体,它们结构相似,DAB的电子为      
(5)配合物甲的焰色反应呈紫色,其内界由中心离子E3与配位体AB构成,配位数为6,甲的水溶液可以用于实验室中E2离子的定性检验,检验E2离子的离子方程为                                  
(6)某种化合物由D,E,F三种元素组成,其晶胞如图所示,则其化学式为           ,该晶胞上下底面为正方形,侧面与底面垂直,根据图中所示的数据列式计算该晶体的密度:
d=                                         g/cm3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研究表明,火灾中绝大多数人的第一死因并非高温烘烤或火烧,而是慌乱奔跑时吸入烟雾中毒。聚氯乙烯(PVC)是制作装修材料的最常用原料,失火时PVC在不同的温度下,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其过程大体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火灾中由聚氯乙烯产生的有害气体,其常见物质的化学成分主要有,你认为其中含量最大的是,在火灾现场,为防止气体中毒的防护措施是
(2)工业上用乙烯和氯气为原料经下列各步合成PVC:

乙是PVC的单体则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A—F 六种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按下图发生转化。

又知烃A的密度(在标准状况下)是1.16 g/L,试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物的结构简式:A.,F.
(2)写出化学方程式:反应B→C ___,
反应C→D
反应D→E_ ___

苹果醋(ACV)是一种由苹果发酵而成的酸性饮品,具有解毒。降脂等药效,主要酸性物质为苹果酸。苹果酸在分离提纯后的化学分析如下:①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150,完全燃烧后只生成CO2和H2O,分子中C、H质量分数分别为w(C)=35.82%。w(H)=4.48%;②1 mol该酸与足量的NaHCO3反应放出44.8L CO2,与足量的Na反应放出33.6 L H2(气体体积均已折算为标准状况);③该分子中存在四种化学环境不同的碳原子,氢原子处于五种不同的化学环境。回答下列问题:
(1)苹果酸的分子式为,分子中有个羧基。
(2)写出苹果酸的结构简式
(3)苹果酸的同分异构体中,符合上述①、②两个条件的有(写出结构简式):

肼(N2H4)又称联氨,是一种可燃性的液体,可用作火箭燃料。已知在25℃,101kPa时,32.0gN2H4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氮气,放出热量624kJ
(1)写出该状态下N2H4完全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肼—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碱性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是20%~30%的KOH溶液。肼—空气燃料电池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3)下图是一个电化学过程示意图。

①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
②假设使用肼—空气燃料电池作为本过程中的电源,铜片的质量变化128g,则肼一空气燃料电池理论上需要标准状况下的空气
L(假设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为20%)

亚硫酸钠是食品加工中广泛使用的漂白剂、防腐剂和抗氧化剂,其在食品中的残留量通常以二氧化硫含量计算。
(1)亚硫酸盐具有一定的毒性,长期摄入过量的亚硫酸盐,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会减少,钙的吸收也会减少,原因是
检验某黑木耳中是否含有亚硫酸盐的简单方法是:将黑木耳样品剪成碎末放入烧杯,加入20mL水和10mL盐酸,加热一会儿,滴入试剂A,观察现象既可。
(2)加热的作用是,加热时间不能太长的原因是
(3)试剂A是
在足量的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1~2滴液溴,振荡后溶液变为无色。
(4)写出以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以上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SO32-、HSO3-、SO42-、Br-、OH-等阴离子。设计实验检验SO42- 和Br-,写出实验方法。试剂不限。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与结论
步骤1:

步骤2: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