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开展了2006年“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并以中学生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收尾。为此,你所在的学校组织开展“弘扬民族精神文化周”活动。
(1)举办了一期民族传统知识讲座你打算通过那些方式搜集资料学习传统知识的重要意义
(2)举行一次以“弘扬民族精神、培养良好道德”为主题的主题班会
请你写出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几个方面。结合你所选择的内容,谈谈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丰富的自然资源,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环境。而如今是资源在枯竭,环境被破坏、被污染,人口数量在猛增。我们的地球家园已不堪重负。人类应该……
想一想(1)我们的资源在枯竭、环境被破坏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议一议(2)面对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我国政府是怎么做的?
做一做(3)我们青少年学生怎样保护自然、保护环境?
(4)请设计一条关于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宣传标语。

材料一:歌词:56个民族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56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教材《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类容思考下列问题:
(1)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2)我们的党和政府为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 ,制定了哪些方针和政策?
(3)我国党和政府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
(4)你觉得作为一个中学生应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材料:为缓解过多渔船、过度捕捞对渔业资源造成的巨大压力,自1995年以来,我国在黄海、东海和南海相继实施了大规模的全面伏季休渔制度。2001年,休渔时间由最初的两个月廷长到两个半月至三个月,休渔渔船数量也不断增多。这一规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思考:
(1)上述材料反映了政府维护公共利益的什么手段?除此之外,你还知道政府维护公共利益的哪些手段?
(2)政府在为维护公共利益作出努力,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应该怎样做呢?

材料:星期天,小丽准备去外婆家玩,可是班主任老师却安排她到校办黑板报,小丽犹豫不决,不知怎样选择。
思考:
(1)当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冲突时,应怎样做出正确的选择?
(2)小丽应该做出的正确选择是怎样的?

“在学校生活中,一个人就像一滴水,一个班级就像一条河,一所学校就像一片海洋。一滴水要想不干,只有把自己融入江河大海之中。任何一条江河,任何一片海洋,也都离不开小小的水滴。”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请你简要分析。
(2)如何正确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
(3)在集体中,我们要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明确自己的责任。请问:在你所扮演的角色里,对应的应承担哪些责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