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答题。
淮上渔者
(唐)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①船移江浦②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③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②浦:水边,岸边。③荻: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本诗第二句中体现渔家生活特点的两个字是 、 。
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
古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浣溪沙•咏橘
苏轼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①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②三日手犹香。
【注释】①噀(xùn):喷。 ②吴姬:泛指江南女子。
(1)对这首词的理解鉴赏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上阕一二两句用经霜后的残菊、枯荷与新橘作对比,突出橘的耀眼生机。
B.“香雾”指女子闺房中焚烧香料时散出的袅袅烟雾,“清泉”是指洗橘时所用的清冽的泉水。
C.“惊”、“怯”二字,活脱脱地刻画出女子尝橘时娇美的情态。
D.本词的描写生动细腻优美,反映出作者过硬的文字功底和健康的审美趣味。
(2)本词最后一句“吴姬三日手犹香”的手法让人称道,请你赏析。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点题,“客路”与“行舟”暗含诗人旅居在外、神驰故里的漂泊情思,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写舟上所见景色,其中“平”“阔”“正”“悬”四字炼的好,写出了春潮涌涨,风也由厉转和的景象,为下联描写作铺垫。
C.颈联从炼意着眼,把“日”“春”作为新生事物的象征,蕴含一种自然理趣,给人以积极乐观的感受。
D.尾联写人向客路,雁向家乡,触景生情,用典自然,春夏之交,泊舟山下,思乡思亲之情油然而生。全诗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木兰诗
①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②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④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⑤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⑥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⑦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对这首诗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A.第③段开头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军情紧急,木兰紧张有序地准备出征
B.“旦辞”领起的一组句子表现了木兰出征行程的艰难
C.第⑥段与第④段形成明显的详略对比,渲染了凯旋归来的快乐气氛,突出了木兰向往和平生活的愿望
D.诗歌的结尾也就是附文部分,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表现巾帼英雄木兰的豪爽性格
【甲】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甲】诗描绘了泰山 的气势和 的景色。
(2)【乙】诗中“浮云”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3)请从“钟”字入手,对【甲】诗中“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货析。
(4)【乙】诗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包含怎样的哲理?它与【甲】诗中哪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古诗赏析】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千古传诵,你认为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