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 )
| A.湖滩面积大,水浅 |
| B.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 |
| C.湖区少有大雾,能见度好 |
| D.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
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 )
| A.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河道封冻,夏季来水量大 |
| B.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 |
| C.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 |
| D.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 |
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 |
| B.围湖造田 |
| C.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 D |
| D.湖区地壳明显抬升 |
图1 中纵轴表示太阳高度,AB为晨昏线,ANB为经线圈的一部分,其中N为北极点,经线NA为80°W。 据此回答1-2题。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 A.20°N,100°E | B.20°S,100°E |
| C.20°N,80°E | D.20°S,80°E |
此时世界标准时为
| A.0:00 | B.14:40 | C.12:00 | D.5:20 |
下图所示为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回答1-4题。
1.. 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2.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A.海拔高度B.海陆位置
C.山脉走向 D.纬度位置
3..决定该山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降水量
C.大气环流 D.太阳辐射
4..该山可能位于 ( )
A.赤道附近 B.40°S附近
C.40°N附近 D.极圈附近
全球气候变暖是影响全球环境变化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其原因是二氧化碳等温室
气体排放量增多,其后果影响到诸多领域。分析完成1-3题。
1.下列措施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是 ()
A.保护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 B.城市郊区建设防护林带
C.减少化石燃料燃烧D.将火电厂建设到森林茂密的地方
2.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海平面上升,将不会影响到
A.海陆间水循环B北京到东京的飞行距离
C台湾海峡的宽度 D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
3.全球气候变暖将可能导致气候的变化和气候带的变迁,受其影响
A.黄淮海平原土地盐碱化加剧 B.亚寒带针叶林退化为苔原
C.温带草原全部变化为热带草原 D.青藏高原上的高山冰川总量增多
读下图,回答1-2题。
1.某地区有a、b、c、d、e、f规模相等的城市(镇),现需在其中两座城市设立
百货中转站,最合理的是()
A.a和b B.b和d C.a和d D.c和d
2..图中f地位于山区,林产品丰富,新近发现了一大型煤矿,需修建一条交通线,
有关这一交通线说法正确的是()
A.修建交通线主要考虑的是经济、社会因素
B.交通线要沿f地与附近原有公路最短直线距离修建
C.山区的自然条件决定了此处不适宜修建交通线路
D.f城镇的发展规模今后不会超过其它五个城市
读下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岛铁路形状及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铁路呈环形,因为人口均匀分布在该岛的四周
B.铁路呈环形,因为该岛以山地为主、地形崎岖,所以铁路建在沿海平原
C.铁路呈南北向延伸,因为南北跨度太大,铁路便于南北沟通
D.铁路呈南北向延伸,因为东西跨度太小
2.甲和乙之间的铁路没按图中虚线修建,最可能的原因是()
A.虚线处直线距离近,经过的地方少
B.虚线处是河谷,建铁路容易被冲毁
C.虚线处人口密度过小,不用建铁路
D.虚线处等高线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