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公转示意图(下图)中,A、B、C、D分别表示二分二至四个节气之间的时段,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地球从春分日(北半球)运行至夏至日(北半球)的这一时段,在图中由字母( )表示。
| A.A | B.B | C.C | D.D |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段是( )
| A.A和B | B.B和C | C.C和D | D.D和A |
北半球白昼逐日缩短的时段是( )
| A.A和B | B.B和C | C.C和D | D.D和A |
读下图,回答题。
表示1月初赤道上的点是( )
A.① B.② A.③ D.④3月21日这一天,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点是( )
| A.②③ | B.③④ | C.②③④ | D.③④⑤ |
图中⑤表示的可能是( )
| A.12月22 日北极点 | B.6月22日北极圈 |
| C.12月22日南极点 | D.12月22日南极圈 |
图中P表示北京某日情况,则此季节北京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 A.大风沙暴 | B.午后暴雨 | C.春旱 | D.寒潮 |
11月5日,北京(40°N、116°E)当地看到太阳升落的视运动轨迹示意图为
读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答题:若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 A.东经70° | B.东经90° | C.西经70° | D.西经110° |
此日在()
| A.3月21日前后 | B.6月22日前后 |
| C.9月23日前后 | D.12月22日前后 |
下表为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公转速度的变化资料,据此比较北极和南极极夜持续天数。

| A.北极极夜的持续天数多于南极 |
| B.北极极夜的持续天数与南极相等 |
| C.北极极夜的持续天数少于南极 |
| D.北极极夜的持续天数与南极相比时多时少 |
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情况图,回答题。
该地位于()
| A.南半球温带地区 | B.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
| C.0°~23°26′N之间 | D.0°~23°26′S之间 |
图中P点表示的这一天()
| A.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 B.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 |
| C.太阳直射赤道 | D.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
读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年运动轨迹图,回答题。
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 A.a | B.b | C.c | D.d |
当太阳直射点自a向b移动的过程中,下列现象不可信的是
| A.悉尼昼长夜短,且夜渐长 | B.全球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 |
| C.我国冬季风活动频繁 | D.我国北方河流进入汛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