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东部和北亚大部分地区属于(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 B.温带大陆性气候 |
C.极地气候 | D.温带季风气候 |
在天然条件下,地表物质常常是粗细混杂的。由于石块和土的导热性能不同,因此冻结速度也各不一样。碎石导热率大,就会先冻结,水就会向石块附近迁移并在其附近形成冰,水形成冰后体积就会膨胀,使碎石产生移动,这样粗的物质和细的物质就会产生分离,这种现象家们称之为冻融分选作用,经冻融分选作用,泥土和小的岩屑集中在中间,大的岩块被排挤到周边,呈多边形或近圆形,好像有人有意将石头摆成一圈,这种地貌叫作石环。读图完成下列各题。以下条件和石环地貌的形成无关的是( )
A.地表比较平坦 | B.岩石颗粒均匀 |
C.有充足的水分 | D.气温在零度上下波动 |
以下地区最易出现石环地貌的是( )
A.青藏高原地区 | B.巴西高原 |
C.南极洲 | D.亚马孙平原 |
10月16日济南迎来2015年最大雾霾,百米距离难看清,机场半小时停止起降,下图为我国四个雾霾多发地区,回答下列各题雾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A.雾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 |
B.雾霾削弱了地面辐射 |
C.雾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
D.雾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
图中四地深秋初冬时节多雾,其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减弱,水汽不易扩散 |
B.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 |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之上 |
D.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
下图A为某河段平面图,图B为图A中河流某处的河道横剖面,图C示意图A中M湖水量流入流出的月份分配。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A中甲、乙、丙、丁四处的河道横剖面,最符合图B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M湖平均水位最低的月份是
A.1月 | B.4月 |
C.6月 | D.10月 |
下图示意一年中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变化规律(图中数字为月份与日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导致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黄赤交角的存在 |
B.高低纬地区的气压差异 |
C.地球的自转运动 |
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北半球的时间长于南半球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
B.南极地区的极夜时间长于北极地区 |
C.北半球的夏半年时间长于南半球 |
D.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南半球 |
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50米,小船上的桅杆顶端Q与水面高差为10米。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M地附近陡崖顶部的高度可能为()
A.275米 | B.290米 |
C.325米 | D.375米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 |
B.该地区平原面积大 |
C.图中A点与Q点的高差可达200米 |
D.图中河流大致从东北流向西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