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郑絪①
刘瞻之先②,寒士也。十许岁,在郑絪左右主笔砚。十八九,絪为御史,巡荆部商山③,歇马亭,俯瞰山水。时雨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絪坐久,起行五六里。曰:“此胜概④,不能吟咏,必晚何妨?”却返于亭,欲题诗。顾见一绝,染翰尚湿。絪大讶其佳绝。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公戏之曰:“莫是尔否?”景拜曰:“实见侍御吟赏起⑤予,辄有寓题。”引咎又拜。公咨嗟久之而去。比回京阙,戒子弟涵、瀚已下曰:“刘景他日有奇才,文学必超异。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⑥一切,无异尔辈。吾亦不复指使。”至三数年,所成文章,皆辞理优壮。凡再举成名,公召辟法寺学省清级。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絪:念yīn。 ②刘瞻之先:指刘瞻的父亲,即刘景。 ③荆部商山:地名。
④概:景象。 ⑤起:启发。 ⑥馔:念zhuàn,食物。联系上下文,在横线处填入被省略的人名。
⑴ 十八九,絪为御史, ⑵ 巡荆部商山,歇马亭,俯瞰山水。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一切,无异尔辈。《太平广记》按主题分类(如选项),本文以“郑絪”为题,应属于哪一类?( )
A.俊辩 | B.气义 | C.知人 | D.幼敏 |
刘景成才的自身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中内容分析。
论语(节选)(12分)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
①传不习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可以为师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常用作代词,说说下面句子中的“之”所指代的对象。(2分)
(1)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___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
(3)曲肱而枕之__________________
(4)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__翻译句子。(4分)
(1)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2)博学而笃志,仁在其中矣。颜回身处“陋巷”,对此,他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2分)
如果从文中选出一个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你选哪一句,请说明理由。(2分)
阅读《虽有佳肴》,完成问题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
(1)不知其旨也()
(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学学半()
(4)是故古之王者() 翻译下列句子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读了这两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认识
阅读下面文言文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解释加点的字。2分
①其子曰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邻人之父亦云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暮而果大亡其财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而疑邻人之父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译文言句子。4分
①天雨墙坏。
②其家甚智其子。
本文的主旨,至少有两种角度的解释。请按要求填空:4分从消极方面来说,这篇文章的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积极方面来说,这篇文章的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小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是日更定()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拥毳衣炉火()
(4)客此()用现代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⑵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选出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A.白: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B.余:余住西湖上下十余里间 |
C.更:是日更定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D.及:及下船及郡下 |
选出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 ()
A.舟子:舟子喃喃曰 左右舟子各一人 |
B.是:是日更定是金陵人 |
C.绝:湖中人鸟声俱绝哀转久绝 |
D.饮: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请你写出一句写雪景的诗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错任何一处不得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①,子瞻杖策②载酒,乘渔舟,乱流③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④子瞻至幅巾⑤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⑥。意适⑦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节选《武昌九曲亭记》)
【注释】①伏息:平息。②子瞻: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字;杖策:拄着拐杖。③乱流:横渡江水。④闻:听,听到。⑤幅巾:古代男子用绢束发。⑥劳:慰劳。⑦意适:心情畅快。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1)自非亭午夜分(2)虽乘奔御风
(3)哀转久绝(4)故渔者歌曰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春冬之时则以钳搏之 |
B.不以疾也贻以金钗 |
C.则素湍绿潭又留蚊于素帐中 |
D.或王命急宣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2分)
闻 子 瞻 至 幅 巾 迎 笑 相携 徜 徉 而 上。写出子瞻“意适忘反”留宿在山上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