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
谦和是一种力量
①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你总是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当冲突横亘在你的面前时,你会选择哪一种态度来面对呢?是不顾一切地发泄心中的愤恨,还是谦和、冷静地思考?我们的答案是后者。
②谦者,谦虚,谦让也。它根源于人的辞让之心,体现在人际关系中就是互相尊重。孔子言:“礼之用,和为贵。”(一)“和”历来被认为是君子的重要品质。“谦”“和”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③谦和具有化解矛盾的力量。愤愤不平的廉颇,纵使百般刁难,甚至扬言“我见相如必辱之”,蔺相如却能以大局为重,隐忍退让,“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最终使廉颇负荆请罪,留下“将相和”的千古佳话。试想如果蔺相如不能隐忍退让,与廉颇势不两立,势必会削弱赵国的力量,极有可能导致赵国覆亡。所以说,愤怒看似凶猛,但却在谦和忍让中化为和谐。
④谦和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昔日,刘备放下皇叔州牧的身份,顶风冒雪,不顾路途难行,心怀赤诚,三次来到乡野荒村,访贤求才。第三次时,离草庐半里,他便下马步行,听闻孔明午睡未起,便静候在草堂阶下,终于用谦虚的态度、真诚的心意打动了卧龙先生。(二)这才使三顾茅庐成为千秋美谈,三分天下成为历史功业。
⑤谦和还具有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的力量。谦和的态度使你更容易让人接近,谦和的微笑总是能给你带来好运气。也许一点点的善意、理解、宽容和付出,就会给自己和别人的生活增添一点美好和快乐。
⑥然而,谦和并不是毫无原则的退让,也不是有失尊严的顺从,我们必须做到谦和有度。
谦和,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卷;谦和,似一篇清丽的婉约文章。(三)谦和,既美丽了自己,又悦目了他人。
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阅读全文,请说一说谦和具有哪些力量。
依次写出文中画线处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共16分)
做一株北京的高粱
郭郭
大学毕业后,我只身来到北京闯世界,弹尽粮绝的时候,我找到了一个房屋中介的工作。底薪虽然很少,但还能养活自己。抱着“骑驴找马”的想法,我成了一名房屋经纪人。
新手上路,没人照顾。刚开始的几个星期,我的糗事一箩筐,煮熟的鸭子飞得遍地都是。部门经理大会小会也特别“关照”我,季度考核倒数第一名的是我。要不是看到我能吃苦加班加点四处找房源的份上,早就炒我鱿鱼了。
每次给家里打电话,我总是报喜不报忧。毕业后的第一年春节,囊中羞涩的我没有勇气回家过年。除夕夜,我蜗居在租来的半地下室,思索自己这半年的经历。在一些同事们的眼里,我是“不机敏”、“傻实诚”、“不开窍”………那一夜,窗外破碎的是美丽的烟花,屋内湮灭的是纯真的心。
后来的日子里,我偷师上道。对于房屋的推销,有个巴掌大儿花园的,就是“环境优雅、满眼绿意”;毗临一个学校的,就是“人文气息浓厚、居住人群素质高”;靠着护城河的,就是“上风上水,空气清新”……至于那些设施齐全、采光良好、交通便利等词语更是常挂在嘴边,“三十六计”都派上用场。特别是“苦肉计”:选择倾盆大雨的天气拜访客户,温漉漉地赶着把资料送到客户手里。交易一旦成功,我就脚踩西瓜皮,溜之大吉。至于以后的其他问题,急事情“冷”处理,不是“太极推手”就是“神行百步”。
在我刻苦用心钻研业务的基础上,工作业绩不断提高,工资卡里的数字也在递升,部门经理大会小会真的照顾我了……“十一”长假的时候,我提前请假回家。
我给全家人都买了过年礼物,中秋佳节,一家人欢聚一堂,谈笑风生。聊来聊去,一家人把话题聚集到我身上。老妈说我该减肥了,要不然就娶不到媳妇了;老爸说我性情变了,跟人说话都不看别人眼珠子了;大哥说我小毛病多了,一说话摸鼻子挠头眨眼睛……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我见招拆招,搭讪掩饰。最后,小侄子来了一句:“小叔,你学会撒谎了。今天晚上你有很多话前后都不一致。”一下子,噎得我哑口无言。最后,嫂子训了一句“小孩子家懂个屁”,给我找了一个台阶下。
心情低落的我赌气喝了很多酒,借口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半夜,我从噩梦中惊醒。看着窗外成捆的高粱杆,我才意识到丢失了好多……
返京时,年近半百的老爸临上车告诉我一句话:“做人要本分。你看咱地里的庄稼,哪个不把根扎踏实了?”
回到单位之后,我的业务量骤降。一查原因,才知道我没有回头客,全是一锤子买卖。为此,部门经理专门谈话,告诉我要学会“剪羊毛”而不是“割羊头”。
痛定思痛之后,我洗心革面重头再来。一开始,还是只有零星的客户,但是我坚持住自己的原则。经理对我的坚持也给予肯定。“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客户会有的。”我一直这么鼓励自己。毕业后的第二个春节,我执意没有回家。春节时期是淡季,当时我手里只有三个客户。然而开春之后,我的客户却出现“井喷”现象。很多人都主动来我们单位,点名找我。
这里面有一个小插曲没告诉大家。一个女毕业生找工作四处碰壁后,举目无亲,我让她缓交了两个月房租。那年春节,她也没回家过年。后来,她给我介绍一批客户。再后来,她成了我的好朋友。
对了,忘了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我的小名叫高粱,就是华北平原上一株朴实的农作物。
阅读全文,将“我”的行为、思想的变化过程补充完整。(3分)
新手上路,;除夕之夜,;偷师上道,“我”靠着欺骗和计谋使工作业绩不断提升;回家之后,;痛定思痛,“我”洗心革面,工作重新打开局面。
结合全文,说说题目“做一株北京的高粱”的含义和作用。(3分)
结合上下文,分析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共4分)
(1)部门经理大会小会也特别“关照”我,季度考核倒数第一名的是我。
(2)至于以后的其他问题,急事情“冷”处理,不是“太极推手”就是“神行百步”。
文中画线句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3分)
文章的结尾一段很有意思,说说它有何作用。(3分)

名著阅读积累。
《童年》选段
家里一切都分得一清二楚:一天是外婆出钱买食品做饭,第二天是外祖父买食物和面包,每轮到外祖父出钱时,伙食就差些。外婆总是买好肉,而他买的都是下水,什么肝啦、肺啦、牛肚子之类的内脏。茶叶和糖都是各人自己保管,但在一个茶炊里烧茶。每到烧茶时,外祖父都慌忙说:“别忙,等一下,我看看你放多少茶叶?”
他把茶叶倒在自己手掌上,一片一片细细地数,说道:“你的茶叶比我的小,那我该少放些,我的茶叶大,茶汁浓。”
他非常注意,要外婆把他的茶杯也倒满,给他的茶也要同样浓,两个茶杯里的茶要一样多。“最后一杯了,要不要喝完?”在茶壶快倒完茶之前外婆问道。
外祖父向茶壶里看了看,说:“好吧,最后一杯也喝掉!”
甚至圣像前长明灯里的油也是各买各的,共同生活了五十年之后竟能做出这种事!
看到外祖父玩的这些把戏,我感到又好笑又恶心,而外婆仅仅觉得好笑。
文段中的“我”是,写的是“我”的一段生活。
文段中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从中可以看出他的什么特点?

课外阅读
乡村教师岳 勇
(1)临近大学毕业的那段日子,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唯有娟子按兵不动,如无事人一般。
(2)我们同宿舍的几个姐妹都劝她出去活动活动,争取能在城里留下来。哪知娟子却笑笑说:“我要回乡下去。”
(3)我们都吃了一惊,娟子的老家我们结伴去游玩过一次,在大巴山最深处,汽车在二十里以外就进不去了。村里人住的全是茅草屋。我们当时都笑着调侃说那儿是全国最贫瘠的地方。而现在,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我们都替她惋惜。
(4)这时,娟子一本正经地给我们说了一个故事。
(5)10年前,大巴山深处有一所学校。整个学校只有一间茅屋搭成的教室,只有一个班级,也只有一个老师。班上有13名学生,那位乡村老师讲他们从一年级教起,一直教到六年级。
(6)然而,就在小学快毕业的时候,不幸的事发生了。
(7)有个放牛娃在山上玩火,不小心把茅屋教室给引燃了。等大家发现时,大火已经快封住了教室门。
(8)教室里的13名乡下娃子都乱了套,但那位乡村教师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镇静。他一面教孩子们不要慌张,一面将被大火围困的孩子们一个个往外背。大火已将窄窄的木门完全封住,老师的衣服、头发和胡子全都烧焦了。但他并没有放弃。到最后,教室里只剩下两名女同学。
(9)老师在一次冲进火海,那两名女同学正坐在教室里哇哇大哭。老师看了她俩一眼,最后咬咬牙,背起其中一个就往外冲。
(10)烧得通红的门框呼地一声砸下,将老师砸了一个踉跄,但他最后还是背着那个女孩从大火中爬了出来。
(11)他把那个女孩被盗安全地带,然后又急急地冲进了早已变成火海的教室。就在这时,轰的一声,教室烧塌了。老师和最后那名学生再也没有出来……
(12)讲完这个故事,娟子眼圈都红了。
(13)我们都猜了出来:“最后就出来的那名女同学就是你,是么?”
(14)“是的。”娟子含泪点点头,“但你们知道最后那位被老师留在教室里再也没有被出来的同学是谁么?”我们都摇摇头。
(15)娟子说:“是老师的女儿呀!”
(16)说完这句话,娟子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
(17)我们的眼圈也都红了。
(18)最后,我们宿舍有三个姐妹跟着娟子去她老家作了一名乡村教师。我是其中一位。
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乡村教师”这一题目有两层含义,请分别写出来。
记叙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从全文看,(5)一(11 )自然段采用了哪一种顺序?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3分)
在“同学们都为毕业后能留在城里能有份好工作忙开了”的时候,“娟子却轻描淡写地放弃了这次改变命运跳出农门的良机,要重新回到那穷山沟”,这是为什么?( 4分)
读了这篇文章,你联想到汶川大地震救援中的哪些情景?感悟到了什么?( 4分)

课内阅读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填出文段括号中的两个动词:
这段文字写到了哪几个季节?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从这段文字中找出 “我”猜测后来被“家里的人”送到“三味书屋”这个“全城中最为严厉的书塾”读书的一个原因。
指出画线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请你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作者在百草园泥墙根一带所做的事。
例如:拔何首乌 、
用文中加点的句式“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写一段话。

课外阅读,完成下面题目。(15分)
最后一课老舍
铃声,对一个做贯了教员的,有时侯《良好听,有时候很不悦耳,瑞宣向来不讨厌铃声,因为他只要决定上课,他必定已经把应教的功课或该发还的卷子准备的好好的。他不怕学生质问,所以也不怕铃声.今天,他可是怕听那个管辖着全校的人的行动的铃声,像一个受死刑的囚犯怕那绑赴刑场的号声或鼓声似的。他一向镇定,就是十年前他首次上课堂讲书的时节,他的手也没有发颤.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
铃声响了。他迷迷糊糊地往外走,脚好像踩在棉花上.他似乎不晓得往哪里走呢。凭着几年的习惯,他的脚把他领到讲堂上去.低着头,他进了课堂。屋里极静,他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上了讲台,把颤抖的右手放在讲桌上,他,隆,陵地抬起头来。学生们坐得i艮齐,一致地竖直了背,仰着脸,在看他,他们的脸都是白的,没有任何表情,像是石头刻的。一点辣味儿堵塞住他的嗓子,他嗽了两声。泪开始在他的眼眶里转。
他应当安慰他们,但是怎样安慰呢?他应当鼓舞起他们的爱国心,告诉他们抵抗敌人,但是他自己怎么还在这里装聋卖傻的教书,而不到战场上去呢?他应当劝告他们忍耐,但是怎么忍耐呢?他可以教他们忍受亡国的耻辱吗?
把左手也放在桌上,支持着他的身体,他用极大的力量张开了口.他的声音,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他希望学生们问他点什么。可是,学生们没有任何动作,除了有几个年纪大点的把泪流成很长很亮的道子,没有人出声。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
糊里糊涂的,他从嗓子里挤出两句话来:“明天上课.今天,今天,不上了!”
学生们的眼睛开始活动,似乎都希望他说点与国事有关的消息或意见。他也很想说,好像他们或者能够得到一点点安慰。可是他说不出来。真正的苦痛是说不出来的!狠了狠心,他走下了讲台.大家的眼失望地追着他。极快的,他走到了屋门:他听到屋中有人叹气。他迈门槛,没迈利落,几乎绊了一跤.屋里开始有人活动,声剖艮微,像是偷手摸脚的那样起立和往外走呢。他长吸了一口气,没再到休息室去,没等和别的班的学生会面,他一气跑回家中,像有个什么鬼追着似的。
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里“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祁瑞宣老师“好像一根细鱼刺似的横在了喉中。张了几次嘴,他并没说出话来”。这两位老师的表现如此相似,他们都遭受了怎样的打击?表现他们怎样的感情(4分)
祁瑞宣老师“一向镇定,就是十年前他首次上课堂讲书的时节,他的手也没有发颤。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这一句运用了什么写法?这种反常表现说明了什么? (4分)
请你谈一谈你对文中“城亡了,民族的春花也都变成了木头”这句话的理解。(4分)
古今历史上,有许多爱国英雄令我们敬佩,有许多爱国的名言让我有]铭记。请以爱国名人、爱国名言为目标,做一点资料收集。(3分)

我所知道的爱国名人(至少2人)

其中一位爱国名人的事迹

我所知道的爱国名言或古诗句(一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