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福建省委、省政府将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努力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福建省三大产业比例变动状况表(%)

年份
1978
2000
2010
2012
第一产业
36.1
16.3
9.5
9.0
第二产业
42.5
43.6
51.3
52.2
第三产业
21.4
40.1
39.2
38.8

注:目前,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产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在60%-80%之间。
材料二 “十二五”期间,福建省政府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为实现“十二五”末的产业发展目标(三大产业比例为:9.5∶46.5∶44)奠定良好的基础。
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请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为实现“十二五”末的产业发展目标,福建省政府的各项措施所蕴含的经济生活道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生态文明建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单位(万元)GDP能耗及主要工业产品能耗下降情况

指标
比上年下降(%)
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
4.8
吨粗铜综合能耗
3.76
吨钢综合能耗
1.65
单位烧碱综合能耗
2.33
吨水泥综合能耗
1.12
每千瓦时火力发电标准煤耗
0.67

注:2014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降幅比2013年的3.7%扩大1.1个百分点,这是“十二五”以来我国节能降耗的最好成绩;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所占比重为79.6%。
(1)分析材料一(含注)反映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单位GDP能耗的下降,得益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2014年, 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飞速成长,耗能相对较少的服务业比重继续提升;高耗能行业增速较上年回落2.6个百分点,新能源产业快速成长,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6.9%。
(2)结合材料一、二,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2014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总体下降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W市2014年1至10月份,全市全社会用电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24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62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用电量同比降低0.27%,能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25个百分点。W市政府降低能耗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市政府制定了《W市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实施方案(草案)》,重点支持节能环保、新材料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汽等新兴产业。
召开全市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座谈会,分析典型案例,交流信息,总结经验和探讨问题,建立完善了节能环保产业统计系统。
严控“两高”行业扩张,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加强跟踪调查,严控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
组织召开节能环保推广应用现场会,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活动。
(3)根据材料三,用“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的相关知识完成下表。要求每个对应要点言简意赅,总字数100字左右。

内容
政治生活依据
W市政府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降低能耗

重点支持节能环保、新材料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汽等新兴产业发展。


履行文化建设职能,提高公民素质。
召开全市能源管理会,交流信息,建立完善了节能环保产业统计系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阶段性特征,进入“新常态”。
材料一:2010-2014年我国经济运行情况

项目
时间
GDP增速(%)
第三产业增值
占GDP比重(%)
消费对GDP贡献率(%)
科技进步
贡献率(%)
2010年
10.3
43.24
50.9
50.9
2011年
9.3
43.0
51.6
51.00
2012年
7.7
44.7
51.8
52.20
2013年
7.7
46.1
50
51.70
2014年
7.4
46.8
54.4
52.30

注:①2003—20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10.7%左右,属于高速增长
②GDP年均增长8%左右为中高速。
材料二:新常态下,挑战增多,J省政府积极应对挑战,着力打造经济“升级版”,配套打出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按市场机制配置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削减256项省级行政审批事项,深化财税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省级财政发放生态补偿资金13567万元;鼓励科技创新,推进全省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加强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体……
材料三: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了自己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政治面貌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当前,由习近平倡导和构建的习式政治新常态,使中国的政治格局和政治气象呈现鲜明的特征。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我国经济新常态的特点。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J省为适应新常态是如何打造经济“升级版”的。
(2)结合材料三,从我国政治制度的角度,说明如何构建我国政治新常态。

2014,农历马年。这一年,虽然中国经济增长“换挡降速”,面临严峻挑战,但改革依然“快马加鞭”,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好戏连连。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构建“橄榄型”分配格局,到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从适时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实行“单独两孩”,到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管住“车轮上的铺张”;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到加大环保指标考核权重;从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到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着眼全方位,全面深化改革正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重点领域突破前行。一份沉甸甸的改革清单,让改革成为新常态,让2014年成为成色十足的“改革年”。
材料二:改革开放的30多年,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30多年,同时也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30多年,是中国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30多年。30多年来,我国文艺创作日益繁荣,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1)请从规律和矛盾的角度任选其一,谈谈要让改革成为新常态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改革开放的30多年,能够成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30多年
(3)请你运用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为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产生于农业社会,人们出于对自然的敬畏,强调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寻重自然,保护耕地,“顺天之时,约地之宜,忠人之和”,才能做到“五谷实,草木关多,六畜落息,国富兵强” (《管子》)。2500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发明了人工施肥法和轮作制,来解决因土地持续耕作、利用强度过大而造成的土地肥力降低问题。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对农产品需求压力,我国在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由此导致了耕地重金属、滴滴涕、多环芳烃等污染问题,影响了人们身体健康和农业经济效益。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生态友好型农业的生产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根据生物与环境相协调适应、物种优化组合、能量物质高效率运转、输入输出平衡等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的输入组织生产。通过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度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l)结合材料一,从“文化传承”和“思想道德建设”角度分析,在发展生态友好型社会中如何发挥“天人合一”传统思想的作用。(12 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分析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的依据。( 12 分)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老有所养”正成为越来越迫切的社会问题。
材料一:图1、2008—2012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数及老龄化比例

注:当某一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10%时,进入老龄化社会。
表2、中国老龄人口医疗费用支出和部分服务需求情况

年份
老年人口医疗费用占GDP比重(%)
需要长期照料服务的老年人口数量(万)
2008年
0.76
1370
2010年
1.11
1530
2020年
7.0
2100

材料二:国务院提出:要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拓展适合老年人多样化需求的特色护理、家庭服务、健身休养、文化娱乐、金融理财等服务项目,积极发展老龄服务业。要加强政策指导、资金支持、市场培育和监督管理,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老龄事业发展。
(1)指出材料一中图和表的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再生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关知识,说明积极发展老龄服务业的重要性。
(3)结合材料二,说明解决“老有所养”这一社会问题,政府应该如何履行其职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