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控制变量法,可以研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如图所示,O是一个带电的物体,若把系在丝线上的带电小球先后挂在横杆上的P1、P2、P3等位置,可以比较小球在不同位置所受带电物体的作用力的大小,这个力的大小可以通过丝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θ显示出来.若物体O的电荷量用Q表示,小球的电荷量用q表示,物体与小球间距离用d表示,物体和小球之间的作用力大小用F表示.则以下对该实验现象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保持Q、q不变,增大d,则θ变大,说明F与d有关 |
B.保持Q、q不变,减小d,则θ变大,说明F与d成反比 |
C.保持Q、d不变,减小q,则θ变小,说明F与q有关 |
D.保持q、d不变,减小Q,则θ变小,说明F与Q成正比 |
如图所示,固定曲面AC是一段半径为4.0米的光滑圆弧形成的,圆弧与水平方向相切于A点,AB=10cm,现将一小物体先后从圆弧顶端C和中点D处由静止释放,到达曲面低端时速度分别为v1和v2,所需时间为t1和t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v1 > v2 , t1= t2 | B.v1 > v2 , t1 > t2 |
C.v1 < v2 , t1= t2 | D.v1 < v2 , t1 > t2 |
已知水的折射率为1.33,空气的折射率为1.00,一个潜水员自水下目测到立于船头的观察者距水面的距离为h1,而船头的观察者目测到潜水员距水面深h2处,则( )
A.潜水员的实际深度大于h2,观察者实际高度大于h1 |
B.潜水员的实际深度小于h2,观察者实际高度小于h1 |
C.潜水员的实际深度大于h2,观察者实际高度小于h1 |
D.潜水员的实际深度小于h2,观察者实际高度大于h1 |
两列频率相同的波发生干涉时,若两列波的波峰在某质点P位置相遇,则有 ( )
A.质点P的振动始终加强,P点振幅最大
B.质点P的振动始终加强,P点位移始终最大
c.质点P的振动有时加强,有时减弱,振幅随时间周期性变化
D.质点P的振动有时加强,有时减弱,因为P点的位移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
单摆在振动过程中,摆动幅度越来越小这是因为()
A.能量正在逐渐消灭 | B.动能正在转化为势能 |
C.机械能守恒 | D.总能量守恒,减少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
如图所示电路中,U=10V,R1=4Ω,R2=6Ω,C=30μF,电池的内阻可忽略.求:
(1)闭合开关S,求稳定后通过R1的电流;
(2)将开关断开,这以后流过R1的总电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