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九年级组织关于“英国政治经济文明”的探究性学习。请你根据下列要求,帮助他们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
主题一 英国的政治文明
资料一 “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典故
(1)怎样理解英国这一典故的含义。(2分)
资料二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就,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政体……----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文献中的“全新的政体”是指哪一政治体制?这一政体的确立对英国有何影响(4分)
主题二 英国的工业文明
(3)观察下图,写出这种新型交通运输工具的名称及发明者。(2分)
资料三 :18世纪后半叶开启的工业革命使西方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英国为例,资本从1750年的5亿英镑增长到1865年的60亿英镑,工厂制度逐渐形成;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到1851年,城市人口已占总人口的51%;资产阶级推动了议会改革,选民人数由50万增加到了81.3万。政府先后出台了《济贫法修正案》、《工厂法》、《十小时工作法》、《公共卫生法》等,逐渐成为一个“福利国家”。
在工业革命中,很多工厂沿河而建,大烟囱冒出的浓烟笼罩市区,工厂废弃物对河流构成严重污染。
(4)根据资料三,从经济、政治、城市、社会等角度中任选取两个角度分析西方工业革命的进步性;并指出工业化带来的主要问题。
(5)通过对“英国政治经济文明”的发展历程的探究性学习,你得到那些启示?
明朝中期,广州一举人欲赴京赶考。但究竟从内河前往,还是沿海北上,他举棋不定。听说海边不够太平,考虑再三,终于打定主意,欣然北上。
请回答:
⑴他走的应是哪条路线?为什么?
⑵为了时常温习功课,这位举人的书箱里会放哪类书?为什么?
⑶你觉得明朝的科举考试有什么危害?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至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为巩固边疆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如图
(2)材料二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开通的中西交通的重要通道,被称作“___________”。它是以图中①___________为起点的。___________两次出使西域,为开辟这条重要通道作出了重要贡献。②处为我国汉朝时生活在北方的少数民族___________。
(3)材料三图中A地在当时称为西域,它是通过什么机构的设置归属中央的?该机构的设置有何意义?
(4)从上述三则材料看出秦汉时期中央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有哪几种?你认为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
(5)以史为鉴,今天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民族意识?
如图,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变法改革,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请观察下面的图片,然后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A、B两处的人物分别是谁?图一中的辩论结束后,秦国开始了哪一重大活动?最终促成了哪一社会制度的确立?
(2)图二中的姓氏改变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再举出该事件中的两项措施。上述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3)结合上面两幅图片和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你从上述两件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如图,识读以下古代历史人物的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1)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有着怎样的地位?(3分)
(2)老子又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战国时期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谁?(2分)
(3)韩非子的学说深受哪国国君的赏识,成为该国变法的理论基础?(1分)
(4)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各学派著书立说,互相辩论,形成了怎样的学术繁荣局面?(1分)
(5)良好的班集体是同学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同学们都关心、热爱自己的班集体,希望自己的班集体更加优秀,请你分别在墨、儒、道、法、兵家中任选三家的代表为班集体的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探究题(15分)
自古以来,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结束分裂割据,实现大统一的封建王朝是哪几朝?
(2)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秦朝、元朝在地方上各实行的什么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是哪朝?该朝代中央政府与西藏、台湾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4)元朝时候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你认为出现这一盛况的前提条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