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浣花溪记
钟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
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选自《隐秀轩集》)
【注】①钟惺(1547—1625),字伯敬,号退谷,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明代散文家。浣花溪,在成都西郊,一名濯锦江,又名百花潭。溪畔有杜甫故居浣花草堂。②青羊宫:亦名青羊观,相传老子曾牵青羊到此,故得名。③舁(yú):抬。④严公:严武(726—765),字季鹰,官至剑南节度使兼成都尹,封郑国公。镇蜀时善遇杜甫,杜甫《八哀》诗曾悼念之。⑤磬折:弯腰如磬,表示恭敬。磬,一种形状如矩的乐器。
下列句子中,加点文言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浣花溪也委:下游
B.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之周:周围
C.东屯险奥,各不相袭:重复,重叠
D.迫暮归趣:通“促”,急,赶快

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表现作者写景细致如画的一组是(  )
①纤秀长曲;窈然深碧
②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
③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
④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
⑤浣花清远;浣溪可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下列对本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前三段以空间位置为线索,交代了作者的游览路线,条理清晰分明。
B.文章第四段通过对杜甫当年生活境遇的描写,充分颂扬了杜甫在窘迫之时,还能够选择景色秀美之处定居的不慌不忙,安闲从容的处世哲学。
C.文章结尾写出了“使客游者”游浣花溪杜甫草堂的情景,表现了人们对杜甫的崇敬。
D.钟惺此文,显示了竟陵派特有的造语冷隽,用字简省、节奏峭拔、用字铺叙的笔法,不失为明代游记散文中的上乘之作。

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2)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
(3)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的划线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诸阮皆能饮酒,阮 咸 至 宗 人 间 共 集 不 复 用 常 杯 斟 酌 以 大 瓮 盛 酒 围 坐 相向 大 酌 时 有 群 猪 来 饮 直 接 去 其 上 便 共 饮 之
(选自《世说新语》)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穷 鬼 传
戴名世
穷鬼者,不知所自起。唐元和中,始依昌黎韩愈。愈久与之居,不堪也。为文逐之,不去,反骂愈。愈死,无所归。流落人间,求人如韩愈者从之,不得。
阅九百余年,闻江淮之间有被褐先生,其人,韩愈流也,乃不介而谒先生于家。曰:“我故韩愈氏客也,窃闻先生之高义,愿托于门下,敢有以报先生。”先生避席却行大惊女来将奈何麾之去曰子往矣昔韩退之以子故不容于天下,召笑取侮,穷而无归,其《送穷文》可覆视也。子往矣,无累我!无已,请从他人。”
穷鬼曰:“先生何弃我甚耶?假而他人可从,从之久矣。凡吾所以从先生者,以不肯从他人故也。先生何弃我甚耶!敢请其罪。”
先生曰:“子以穷为名,其势固足以穷余也。议论文章,开口触忌,则穷于言;上下坑坎,前颠后踬,俯仰跼蹐,左支右吾,则穷于行;蒙尘垢,被刺讥,忧众口,则穷于辩;所为而拂乱,所往而剌谬,则穷于才;声势货利,不足以动众,磊落孤愤,不足以谐俗,则穷于交游。抱其无用之书,负其不羁之气,挟其空匮之身,入所厌薄之世,则在家而穷,在邦而穷。凡女之足以穷吾者,吾不能悉数也,而举其大略焉。”
穷鬼曰:“先生以是为余罪乎?是则然矣。然余之罪,顾有可矜者,而其功亦有不可没也。吾之所在,而万态皆避之,此先生之所以弃余也。然是区区者,何足以轻重先生?而吾能使先生歌,使先生泣;使先生激,使先生愤;使先生独往独来而游于无穷。凡先生之所云云,固吾之所以效于先生者也,其何伤乎?且韩愈氏迄今不朽者,则余为之也。以故愈亦始疑而终安之。自吾游行天下久矣,无可属者,数千年而得韩愈,又千余年而得先生。以先生之道而向往者,曾无一人,独余慕而从焉。则余之与先生,岂不厚哉!”
于是,先生与之处,凡数十年,穷甚不能堪,然颇得其功。一日,谓先生曰:“自余之先生也,而先生不容于天下,召笑取侮,穷而无归,徒以余故也,余亦悯焉。顾吾之所以效于先生者,皆以为功于先生也,今已毕致之矣。先生无所用余,余亦无敢久溷先生也。”则起,趋而去,不知所终。
【注】①戴名世:清初桐城人,字田有,一字褐夫,文中被褐先生即指自己。②为文:指韩愈《送穷文》寓庄于谐,文中韩愈认为被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五鬼缠身。③剌谬:违背常情、事理。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阅九百余年阅:经历
B.然余之罪,顾有可矜者矜:自夸 C.无可属者属:嘱托
D.余亦无敢久溷先生也。溷:打扰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凡吾所以从先生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B.数千年而得韩愈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C.以先生之道而向往,曾无一人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D.顾吾之所以效于先生者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寓言式散文,文章借助穷鬼与被褐先生的对话,抒写了作者的不平之意和愤世之情。
B.穷鬼虽穷,却不肯苟且附人,附于被褐先生,是因为九百余年才找到一个像韩愈这样的人。
C.被褐先生之所以要赶走穷鬼,是因为人一旦沾上穷鬼,就会穷于言、穷于行、穷于辩、穷于才、穷于交,时时困窘,事事困窘,于世不容。
D.穷鬼与被褐先生相处几十年,使得先生“召笑取侮,穷而无归”,不能容于天下,终无所用,因而穷鬼不敢久留,匆匆离去。

给文中加波浪线句断句
先 生 避 席 却 行 大 惊 女 来 将 奈 何 麾 之 去 曰 子 往 矣 昔 韩 退 之 以 子 故 不 容于 天 下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凡女之足以穷吾者,吾不能悉数也,而举其大略焉。

(2)于是,先生与之处,凡数十年,穷甚不能堪,然颇得其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党怀英,字世杰,号竹溪。故宋太尉进十一代孙,冯翊人。父纯睦,泰安军录事参军,卒官,妻子不能归,因家焉。少颖悟,日诵千余言。与辛尚书弃疾少同舍属。师于亳州刘瞻,能诗文,时号“辛党”。金初遭乱,俱在兵间。辛一旦率数千骑南渡,显于宋;党在北方,应举不得意,遂脱略世务,放浪山水间,箪瓢屡空,晏如也。大定十年,中进士第,调莒州军事判官,累除汝阴县令、国史院编修官、应奉翰林文字、翰林待制、兼同修国史。
怀英能属文,工篆籀,当时称为第一,学者宗之。大定二十九年,与凤翔府治中郝俣充《辽史》刊修官。凡民间辽时碑铭墓志及诸家文集,或记忆辽旧事,悉上送官。怀英诗文兼擅,尤长诗。性乐山水,诗文碑记不尚虚饰,因事遣词,通达流畅,平易自然,格调冲淡。著有《竹溪集》三十卷,惜久佚。怀英工书法,世称“独步金代”,尤爱玉箸篆书。泰和四年,书“泰和重宝”,铸于钱币之上,是为“金泰和”。
是时,章宗初即位,好尚文辞,旁求文学之士以备侍从,谓宰臣曰:“翰林阙人如之何?”张汝霖奏曰:“郝俣能属文,宦业亦佳。”上曰:“近日制诏惟党怀英最善。”
明昌元年,怀英再迁国子祭酒。二年,迁侍讲学士。明年,议开边防濠堑,怀英等十六人请罢其役,诏从之。迁翰林学士,摄中书侍郎。时增修曲阜宣圣庙,敕令:“党怀英撰碑文,朕将亲行释奠之礼。”承安二年乞致仕,改泰宁军节度使,为政宽简不严,而人自服化。明年,召为翰林学士承旨。久之,致仕。大安三年九月终,年七十八,谥文献,葬于奉符西旺村。赵秉文作墓志云:“公之文似欧阳公,不为尖新奇险之语;诗似陶谢,奄有魏晋;篆籀入神,李阳冰之后,一人而已。古人各一艺,公独兼之,可谓全矣。”
(选自《金史·党怀英传》,有增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辛尚书弃疾少同舍属舍:学舍
B.著有《竹溪集》三十卷,惜久佚。佚:散失
C.翰林阙人如之何阙:削减
D.迁翰林学士,摄中书侍郎摄:代理,辅助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表现党怀英“古人各一艺,公独兼之,可谓全矣”的一组是
①师于亳州刘瞻,能诗文,时号“辛党”
②与凤翔府治中郝俣充《辽史》刊修官
③怀英诗文兼擅,尤长诗
④怀英工书法,世称“独步金代”,尤爱玉箸篆书
⑤旁求文学之士以备侍从
⑥为政宽简不严,而人自服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党怀英祖籍冯翊,因其父卒于泰安军录事参军而在泰安安家。少时聪颖,悟性极高,
后师从亳州刘瞻,诗文方面在当时与辛弃疾齐名。
B.党怀英担任《辽史》刊修官时,民间收藏的辽代碑铭墓志以及各家的文集及记述辽
代史事的文字,全部被送交到官府。
C.金章宗喜好和崇尚文辞,他认为起草诏书文字,党怀英最优秀,增修曲阜宣圣庙时,
敕令党怀英撰写碑文。
D.党怀英深受皇帝器重,屡得迁职,他文才出众,在许多方面都“独步金代”;担任泰宁军节度使期间,治政有方,人自服化。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脱略世务,放浪山水间,箪瓢屡空,晏如也。
(2)承安二年乞致仕,改泰宁军节度使,为政宽简不严,而人自服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戎,字濬冲,琅邪临沂人也。父浑,凉州刺史。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灿灿,如岩下电。"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①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其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
阮籍与浑为友。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谓浑曰:"濬冲清赏,非卿伦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及浑卒于凉州,故吏赙②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由是显名。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
征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赂戎筒中细布五十端,为司隶所纠,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然议者尤之。帝谓朝臣曰:"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性至孝,不拘礼制,饮酒食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时和峤亦居父丧,以礼法自持,量米而食,哀毁不逾于戎。帝谓刘毅曰:"和峤毁顿过礼,使人忧之。"毅曰:"峤虽寝苫食粥,乃生孝耳。至于王戎,所谓死孝,陛下当先忧之。"戎先有吐疾,居丧增甚。帝遣医疗之,并赐药物,又断宾客。永兴二年,薨于郏县,时年七十二。
[注]①虓(xiāo ),怒吼。②赙(fù),赠送财物助人治丧。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   奇:认为……奇异
B.籍每适浑,俄顷辄去   适:往,到
C.哀毁不逾于戎逾:超过
D.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   坐:犯罪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
B.戎尝与阮籍饮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等辈竞趣之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以母忧去职  不赂者以赂者丧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戎小时候视力极佳,看太阳时眼睛不花,裴楷看见后称赞说:"王戎眼睛有光芒,就像山崖下的电光。"
B.阮籍与王浑、王戎俱为好友。阮籍每次拜访王浑,时间都很短暂,但与王戎交谈的时间却很长,主要是阮籍认为王戎比王浑清逸可赏。
C.王戎不拘礼法,在母亲去世后仍然饮酒吃肉,经常下棋娱乐,以致容貌憔悴,拄着拐杖才能站起来。
D.和峤在服丧期间,用礼法约束自己,吃饭限量,皇帝认为和峤哀伤过度,并为些担忧,但刘毅认为王戎比和峤更让人感到忧虑。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问其故,其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
(3)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注] ①恂恂:音xù,温和恭顺。②便便:善于辞令。
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章记录的是孔子在乡党、宗庙、朝廷中,所表现的语言、容态各有不同。
B.孔子居家乡时,与乡亲、宗族父老相处,他总是信实恭慎,谦逊得像不大会说话。
C.孔子在宗庙、朝廷上,却能侃侃而谈,辩明事理,但态度还是非常严谨。
D.孔子在乡党和宗庙、朝廷中表现出完全两样的面孔,说明孔子在言行上有互相矛盾的地方。

《论语·里仁》里记载,孔子曾说:“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请结合上文,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言与行。
答: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其先赵奢为赵将,号曰马服君,子孙因为氏。援十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尝受《齐诗》,意不能守章句,乃辞兄况,欲就边郡田牧。况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后为郡督邮,送囚至司命府,囚有重罪,援哀而纵之,遂亡命北地。遇赦,因留牧畜,宾客多归附者,遂役属百家。援转游陇汉间,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因处田牧,至有牛马羊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尽散以班昆弟故旧。
初,援在陇西上书,言宜如旧铸五铢钱。事下三府,三府奏以为未可许,事遂寝。及援还,从公府求得前奏,难十条,乃随牒解释,更具表言。帝从之,天下赖其便。援自还京师,数被进见。闲于进对,又善兵策,帝常言“伏波论兵,与我意合”。
十七年,交阯女子徵侧及女弟徵贰反,侧自立为王。于是玺书拜援伏波将军南击交阯。援将其兵缘海而进,随山刊道千余里。十八年春,军至浪泊上,与贼战,破之。援追徵侧等至禁溪,数败之,贼遂败走。明年正月,斩徵侧、徵贰,传首洛阳。封援为新息侯。援所过辄为郡君县治城郭,穿渠灌溉,以利其民。条奏越律与汉律驳者十余事,与越人申明旧制以约束之,自后越奉行马将军故事。
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裁树数百户;今我以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以相济?”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
(节选自《后汉书·马援列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良工不示人以朴朴:质朴。
B.随山刊道千余里刊:削,开凿。
C.数败之数:屡次,多次
D.名有计谋名:以……闻名。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子孙因为氏”中“因”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不如因而厚遇之
C.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振声激越,伺者因此觉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援私自释放囚犯,被迫逃亡。遇到大赦,留在北地放牧,拥有了很多的宾客与丰厚的财产。
B.马援两次上书皇帝建议像以前一样铸造五铢钱,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从而方便了天下百姓。
C.马援平定交阯叛乱时,为当地治城郭,修水利,申明法律,此后,越地流传着马援的故事。
D.朋友庆贺马援凯旋,马援却批评孟陵不能规劝自己,并表达了戍守边关,马革裹尸的愿望。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受《齐诗》,意不能守章句,乃辞兄况,欲就边郡田牧。
译文:

(2)今我以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
译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