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 。 ,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酒属客属:致意,引申为劝酒。 | B.纵一苇之所如如:好像。 |
C.正襟危坐危:端正。 | D.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 |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苏子愀然何为其然也 |
B.侣鱼虾而友麋鹿耳得之而为声 |
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惟江上之清风 |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寄蜉蝣于天地 |
对文段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
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 |
C.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
D.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豪情。 |
翻译下列句子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三年八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椽曹,令典片戈奏明年,令狐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綯不之省。弘政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弟羲叟,亦以进士擢第,累为宾佐。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
(选自《旧唐书•李商隐传》)下列对句子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所业文干之干:投献。 |
B.深礼之礼:礼节。 |
C.令狐楚大相雠怨雠:同“仇”。 |
D.仲郢坐专杀左迁左迁:降职。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楚以其少俊 请以战喻 |
B.李德裕素遇之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
C.乃补太学博士 此乃仁术也 |
D.遂以其道授商隐其翼若垂天之云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商隐仕途不如意的一组是()
①调补弘农尉②又以书判拔萃③久之不调
④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⑤累为宾佐⑥商隐屡启陈情,綯不之省
A.①②④ | B.③④⑤ |
C.③④⑥ | D.②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商隐自幼就能写一手好文章,因为年少英俊,又颇有文才,所以得到了令狐楚的赏识。 |
B.李商隐多次以文章求取功名,一次是他辞去徐州府职入朝,又以文章拜谒令狐楚,从而被补为太学博士。 |
C.李商隐一方面得到令狐楚的礼遇,并随之为官,一方面又深得王茂元的喜爱,为王茂元干事,两方面有仇,故李商隐被双方看不起,一生仕途坎坷。 |
D.李商隐擅长写古文,但不喜欢讲究对仗,后来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得到了擅长写奏章的令狐楚指点,从这时起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奏章。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
(2)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10分)
然诸子之论,各成一家,自前世皆存而不绝也。夫王迹熄而诗亡离骚作而文辞之士兴历代盛衰文章与时高下然其变态百出不可穷极何其多也。自汉以来,史官列其名氏篇第。而藏书之盛,莫盛于开元。其著录者,五万三千九百一十五卷,而唐之学者自为之书者,又二万八千四百六十九卷。呜呼,可谓盛矣!用斜线(/)给上面画横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夫 王 迹 熄 而 诗 亡 离 骚 作 而 文 辞 之 士 兴 历 代 盛 衰 文 章 与 时 高
下 然 其 变 态 百 出 不 可 穷 极 何 其 多也 。《离骚》的作者是谁?《新唐书》的主要编纂者是谁?(2分)
请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连处士墓表
欧阳修
连处士,应山人也。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为人如连公,足矣。”其矜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呜呼!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
处士讳舜宾,字辅之,其先闽人。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反葬应山,遂家焉。处士少举《毛诗》,不中,而其父正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进。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赒乡里,而教其二子以学,曰:“此吾资也。”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盗有窃其牛者,官为捕之甚急,盗穷,以牛自归,处士为之愧谢曰:“烦尔送牛。”厚遗以遣之。尝以事之信阳,遇盗于西关,左右告以处士,盗曰:“此长者,不可犯也。”舍之而去。
处士有弟居云梦,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处士生四子,曰庶、庠、庸、膺。其二子教以学者,后皆举进士及第。今庶为寿春令,庠为宜城令。
处士以天圣八年十二月某日卒,庆历二年某月日,葬于安陆蔽山之阳。自卒至今二十年,应山之长老识处士者,与其县人尝赖以为生者,往往尚皆在,其子弟后生闻处士之风者,尚未远,使更三四世至于孙曾,其所传闻,有时而失,则惧应山之人不复能知处士之详也。乃表其墓,以告于后人。八年闰正月一日,庐陵欧阳修述。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集》)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必以处士为法法:标准,规范 |
B.卒而反葬应山反:反而,却 |
C.悉散以赒乡里赒:周济 |
D.乃表其墓表:作动词,树碑刻文 |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连处士可作世人表率的一组是( ▲ ) (3分)
①以一布衣终于家②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③因不复仕进
④出谷万斛以粜⑤厚遗以遣之⑥为之罢市三日
A.①③⑤ | B.②③⑥ | C.②④⑤ | D.①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连舜宾居住在应山县,一生都没有做官,然而当地人都很尊敬他,因为他为人高尚,达到了“行之以躬不言而信”境界。 |
B.连舜宾参加科举考试而没有考上,再加上他的父亲有病在家,需要他在身边侍候,因此他就不再在仕途上进取。 |
C.连舜宾曾经到信阳办事,遇到了强盗,他的仆人告诉他强盗来了,但是强盗知道他的名声,因而并没有侵扰他。 |
D.欧阳修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连舜宾的事迹会渐渐散失,应山的人不能够详细了解,因而写下这篇文章来告诉后人。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3分)
(2)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4分)
(3)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3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管仲夷吾者,颖上人也。少时尝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注:召忽曾与管仲一起事公子纠
(《史记管宴列传》)下面句中划线的词,选出正确的义项。
鲍叔遂进管仲()
A.进献 | B.进言 | C.靠近 | D.举荐 |
句中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A.所识穷乏者德我欤 | B.而心目耳力俱穷 |
C.固将愁苦而终穷 | D.穷凶极恶 |
与“知我不羞小节”中的“羞”字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A.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 B.吾从而师之 |
C.鲍叔终善遇之 | D.孟尝君客我 |
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2)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3)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4)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阅读以下语段,回答问题
初,济阴王思与习俱为西曹令史。思因直曰白事,失太祖指。太祖大怒,教召主者,将加重辟。时思近出,习代往对,已被收执矣,思乃驰还,自陈己罪,罪应受死。太祖叹习之不言,思之职分,曰:“何意吾军中有二义士乎?”后同时擢为刺史,思领豫州。思亦能吏,然苛碎无大体,官至九卿,封列侯。(《三国志》)对此段内容理解全面的一项()
A.本段主要赞扬了王思引分自责,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 |
B.本段主要赞扬了习以身代思,受不测之祸无怨言的那种重情重义的精神。若使思不引分,主不加恕,则习所谓自经子沟读而莫之知也。 |
C.本段比较全面写了王思这个人物,一方面,引分自责,另一方面,苛碎无大体。 |
D.本段主要写了太祖心胸开阔,能够原谅下臣之过,不加追究。 |
以下加黑词都是官职升迁的词汇,按升、降、不升不降归为三类,选出归类正确的一组()
①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②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③予左迁九江郡司马④后同时擢为刺史⑤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⑥再迁为太史令⑦初辟司徙府,除左著作郎⑧贺卿得高迁⑨徙齐王信楚王⑩满堂虚左待,众目望乔迁
A.①④⑥⑧⑩/③⑨/②⑤⑦ |
B.①⑥⑧⑩/③⑨/②④⑤⑦ |
C.①⑥④⑧/③⑩/②⑤⑦⑨ |
D.①④⑥⑧⑩/③/②⑤⑦⑨ |
解释划线词的意思
①教召主者,将加重辟()
②唇吻翕辟()
③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④连辟公府,不就()
⑤秦国辟远()
⑥境内之民无辟淫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