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国际会议中周恩来的话语打动人心:“我们这两类国家都是从殖民主义的统治下独立起来的,而且还在继续为完全独立而奋斗,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可以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呢?”这次会议是指( )
A.万隆会议 | B.日内瓦会议 |
C.布雷顿森林会议 | D.第26届联大 |
罗斯福新政在当时的美国遭到了有些人的尖锐批评,有的讽刺《全国工业复兴法》是从共产党宣言中抄来的,有的说“新政”是“披着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上述言论反映了()
A.美国的自由传统根深蒂固 |
B.罗斯福政府丧失了民众基础 |
C.新政侵蚀了自由主义根基 |
D.危机导致社会缺乏基本共识 |
《十二铜表法》规定,凡涉及公民的生死问题时,需要执政官主持的人民大会(元老院)作出决定;凡属科处罚金一类的犯罪,就交由平民团体审判。这表明罗马法()
A.量刑程序不统一 | B.平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
C.崇尚秩序和平衡 | D.习惯法影响深远 |
下表所示趋势主要体现出()
中国1930—1936年的货币供给(年终总量)单位:100万元
年份 |
银币 |
铜币 |
纸币 |
银行存款 |
总货币 |
1930 |
2200 |
287.7 |
956.3 |
3392.1 |
6836.1 |
1931 |
2271 |
281.4 |
896.9 |
3591.5 |
7040.8 |
1932 |
2289 |
275.1 |
924.4 |
3880.8 |
7369.3 |
1933 |
2275 |
268.8 |
978.8 |
4290.6 |
7813.2 |
1934 |
1995 |
262.5 |
1108.9 |
4620.9 |
7987.3 |
1935 |
1703 |
256.2 |
1413.5 |
5460.1 |
8832.8 |
1936 |
1391 |
250 |
2438.6 |
6394.2 |
10473.8 |
A.通货膨胀严重B.国内政局稳定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D.国家经济政策调整
1919年1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倡导“整理国故”运动。“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材料表明胡适()
A.违背了新文化运动的宗旨目的 |
B.认可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 |
C.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
D.抵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下边是一张《万国公报》的影印件,从这张图片可以得到的主要信息是()
A.全球意识的加强 | B.纪年方式的巨变 |
C.商业广告的时兴 | D.维新变法的兴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