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搜集了郑和下西洋、阿拉伯数字的传播、马可·波罗来华等相关材料,他研究的课题最可能是( )
| A.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对话 | B.古代文明之间的暴力冲撞 |
| C.古代东西方文化的和平交流 | D.古代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
目前,大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源于()
| A.欧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 | B.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 |
| C.亚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 | D.美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 |
最能体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和雕塑综合特点且与佛教盛行相关的是()
| A.王義之的字 | B.顾恺之的画 |
| C.石窟艺术 | D.青铜器 |
我国古代的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古代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 A.退避三舍——城濮之战 | B.纸上谈兵——桂陵之战 |
| C.卧薪尝胆——长平之战 | D.围魏救赵——吴越争霸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我国 |
| B.道教于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 |
| C.《史记》是中国第一部史书 |
| D.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
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百家争鸣”一课后,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围绕着如何遏制校园内“损害公物”行为进行分组讨论,产生了若干观点,其中更为合理的是()
| A.儒家组:损害公物属于道德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说服教育解决 |
| B.法家组:损害公物属于犯罪行为,应依照法律条款惩处 |
| C.道家组:损害公物属于无意识行为,可让其闭门修炼、自行解决 |
| D.墨家组:损害公物属于奢侈浪费行为,要提倡节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