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聪明的姚明》,按要求做题
二米二十几身高的姚明曾是东方男篮一宝。
其实,姚明成宝不只是一看便知的身高和年龄。“你为什么长得那么高?”在悉尼奥运会上,一位美国记者问。“也许是因为我要比常人呼吸更多的新鲜空气。”姚明面带笑容,脱口而出。有一家报社请姚明做客,有人问:“有的报纸说你的身高是二米二十三,有的报纸说你的身高是二米二十七,你究竟多高?”姚明笑了笑,又是脱口而出:“要是人能随着报纸所说的长高,那就好了。”
短短一语,透出了姚明的机智和幽默,也可见他的聪明。姚明的聪明在球技上体现更多。大个队员,是各队防守的重点,严防死盯就容易犯规,所以大个队员罚球的机会很多,聪明的姚明在罚球上下了苦功。他现在的技艺虽还不是弹无虚发,但已达到了十之八九投中的境界。大个队员能投三分球的,在NBA中也是屈指可数。聪明的姚明日常训练就补投三分球这一课,所以比赛时常有三分球入账。有一次他在主场与八一队决战,姚明拿出了钩手投篮,扣篮的新招,这一新招虽还未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但熟能生巧,这将会成为身高臂长的姚明的一个绝招。
能扬长避短,这是聪明。真聪明者,还有他能时常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为自己设定新的目标。
(1)查字典,结合语境给下面带点的字注意或者解释。(4分)
注拼音:新   鲜(      )           身高长  臂(      )
解释:招 绝:                        口而出  脱:                      
(2)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相应的词语。
扳一扳手指就数的清,形容数量极少。(               )
心里摸索到规律,做起来自然就顺手。(               )
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或找出窍门。(               )
发扬长处,避开短处。            (               )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文中画线句子是         句,起              的作用。
②姚明的扬长避短表现在他苦练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上。
(4)简要回答:从哪些方面能看出姚明的聪明?
                                                                               
                                                                                                                               
(5)你从姚明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记叙文(写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一)鲁迅先生记(萧 红)
鲁迅先生家里的花瓶,好像画上所见的西洋女子用以取水的瓶子,灰蓝色,有点从瓷釉而自然堆起的纹痕,瓶口的两边,还有两个瓶耳,瓶里种的是几棵万年青。
我第一次看到这花的时候,我就问过:“这叫什么名字?屋里不生火炉,也不冻死?”
第一次,走进鲁迅家里去,那是近黄昏的时节,而且是个冬天,所以那楼下室稍微有一点暗,同时鲁迅先生的纸烟,当它离开嘴边而停在桌角的地方,那烟纹的疮痕一直升腾到他有一些白丝的发梢那么高。而且再升腾就看不见了。
“这花,叫‘万年青’,永久这样!”他在花瓶旁边的烟灰盒中,抖掉了纸烟上的灰烬,那红的烟火,就越红了,好像一朵小红花似的和他的袖口相距离着。
“这花不怕冻?”以后,我又问过,记不得是在什么时候了。
许先生说:“不怕的,最耐久!”而且她还拿着瓶口给我抓着。
我看到了那花瓶的底边是一些圆石子,以后,因为熟识了的缘故,我自己动手看过一两次,这花瓶是常常摆在客厅的黑色长桌上;加上自己是来自寒带的北方,对于这在四季里都不(凋零 凋谢)的植物,总带着一点(惊异 惊奇)。
而现在这“万年青”依旧活着,每次到许先生家去,看到那花,有时仍站在那黑色的长桌子上,有时站在鲁迅先生照像的前面。
花瓶是换了,用一个玻璃瓶装着,看得到淡黄色的须根,站在瓶底。
有时候许先生一面和我们谈论着,一面(检查 视察)着房中所有的花草。看一看叶子是不是黄了?该剪掉的剪掉;该洒水的洒水,因为不停地动作是她的习惯。有时候就检查着这“万年青”,有时候就谈鲁迅先生,就在他的照像前面谈着,但那感觉,却像谈着古人那么悠远了。
至于那花瓶呢?站在墓地的青草上面去了,而且瓶底已经丢失,虽然丢失了也就让它空空地站在墓边。我所看到的是从春天一直站到秋天;它一直站到邻旁墓头的石榴树开了花而后结成了石榴。
从开炮以后,只有许先生绕道去过一次,别人就没有去过。当然那墓草是长得很高了,而且荒了,还说什么花瓶,(生怕 恐怕)鲁迅先生的瓷半身像也要被荒了的草埋没到他的胸口。
我们在这边,只能写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而谁去努力剪齐墓上的荒草?我们是越去越远了,但无论多少远,那荒草是总要记在心上的。(选自《萧红文集》)
(1)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3分)
(2)用波浪线勾画出介绍万年青的句子,并体会万年青有怎样的个性特点。(3分)

(3)联系上下文解释句子的含义。(3分)
①但那感觉,却像谈着古人那么悠远了。

②我们是越去越远了,但无论多少远,那荒草是总要记在心上的。

(4)文中画线的句子属于正面描写中的什么刻画?并说说它的作用。(3分)

(5)作者在文中写了三个怀念鲁迅先生的情景,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出来。(5分)



(6)文题是“鲁迅先生记”,却以大量笔墨从侧面去写“万年青”,这是为什么?(3分)

鲁迅爱书的故事
鲁迅小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作宝贝一样。
还在进“三味书屋”前,他的启蒙老师——一位远房叔祖父曾经告诉他,有一部《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眼睛的怪物……可惜一时找不到了。这么一部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后来他终于得到了这本书。
这是鲁迅最初得到的心爱的书。后来,识字渐渐多起来了,他就自己攒钱买书。过年时有种习俗,大人往往给孩子一点钱,叫做“压岁钱”。鲁迅得到压岁钱后,总是舍不得花,攒起来买书看。
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显然,抄书使他受益匪浅。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连的。
鲁迅小时候对书籍特别爱护。他买回书来,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问题,一定要到书店去调换。有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
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脏桌子上是不放书的,脏手是不翻书的。他最恨用中指或食指在书页上一刮,使书角翘起来,再捏住它翻页的习惯。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子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
鲁迅小时候养成的爱书如宝的好习惯,伴随他的一生。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账统计”,从1912年至1936年,就有九千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1)给加点字注音。(6分)
(   ) (   ) (   )
   捆   购
(   ) (   ) (   )
换书
(2)短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把这句话用“____”画出来。(2分)
(3)把你积累的关于读书的名言抄在下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4分)
如许:______________  素: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新鲜事”指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的意思是(  )(3分)

A.鲁迅家的墙很高。
B.他们的家长管得很严,不许他们出去玩。
C.说明他们不能广泛接触社会,见识很少。
D.说明他们视力不好,只能看见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4)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的打“√”,错的打“×”。(4分)
①对闰土见多识广,知识丰富的赞叹。(  )
②表达了“我”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
③表达了“我”对闰土生活的嫉妒之情。(  )
④表达了“我”对深宅大院里的生活的厌倦。(  )

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作答。

一位世界一流的小提琴演奏家在为人指导演奏时,从来不说话。每当学生拉完一曲,他总是要把这一曲再拉一遍,让学生从倾听中得到教诲。“琴声是最好的教育。”他如是说。
一次,他收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新生,在拜师仪式上,学生为他演奏了一首短曲,这个学生很有天赋,把这首短曲演奏得出神入化。
学生演奏完毕,这位大师照例拿着琴走上台。但是这一次,他把琴放在肩上,却没有奏响。他沉默了很长时间,然后,把琴从肩上又拿了下来。深深地吸了口气,走上了台。
众人惊慌失措,不明白发生什么事了。他微笑着说:“你们知道吧?他拉得太好了,我没有资格指导他。最起码在刚才的一曲上,我的琴声对他只能是一种误导。”
全场静默片刻,然后爆出一阵热烈的掌声。这掌声蕴藏着三个含义:一是为学生的精湛琴艺;二是为教师对学生的真诚的赞美和尊重;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盛名之下的演奏家并没有担心在大庭广众之下褒扬学生的高超,会无形中降低自己的威信。他在拥有一流琴艺和一流名师的同时,也依然拥有磊落的胸怀和可贵的谦逊。
仅此一点,足以称之为大师。
(1)请给文章加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上。
(2)“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可用文中()一词来概括。
(3)请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赞美()尊重()重要()
(4)这篇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5)将“这个学生很有天赋,把这首短曲演奏得出神入化。”这个句子换一种表达方式而不改变其句意。

(6)默读画“”部分,想象此时这个小提琴演奏家在想些什么呢?
小提琴演奏家想:
(7)摘抄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并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摘抄:
理解 :
(8)读了此文,你有什么想法或感悟吗?请写下来。

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有一天黄昏时候,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爸爸妈妈拉着我手,到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
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怎么了 "爸爸问他。
"先生,"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没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插进脚底了。疼得厉害,回不了家啦!"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来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
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
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 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 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1)“饱”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2)在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强烈——()浅显——()
(3)把文中的反问句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4)看到伯父“半跪着”为车夫疗伤的情景,我们不禁想起了鲁迅那句著名的诗句: 这是他一生的精神写照啊。
(5)“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以你的体会和理解,你估计“伯父”当时是怎么回答小周晔的?请写下来。


(6)在鲁迅先生逝世后,这位车夫闻讯赶到万国殡仪馆悼念鲁迅先生。他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请你把车夫来吊唁的情景描绘出来。不少于50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