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一幅“三教合一”的图案,图案中三人共一个鼻子,一人正面,另两人均侧面。下列与此相关解释,正确的是( )
A.“三教”应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
B.三人一个鼻子说明三教实现了真正的“合一” |
C.“三教”是在中国影响较大的佛教、道教、儒学 |
D.“三教合一”引起了明清的思想批判 |
历史学家哈孟德夫说:“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着的无穷机遇。……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①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②造成了贫富差距扩大③打击了对理性王国的憧憬④加剧了唯利是图的社会风气
A.①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什么是民主》一书中指出:“公元前五、六世纪,雅典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通常由5000到6000名成员组成,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的多数票, 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制裁,决定任何内部问题。至于审判方面,则由一个……市民组成的陪审团主持,罪名成立与否,由陪审团以多数票决定。”该材料不能说明的是()
A.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关 | B.雅典民主的范围有较大的局限 |
C.公民大会不受任何法律的限制 | D.陪审法庭是雅典最高司法机关 |
张謇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由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据此,他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 B.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 |
C.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 D.缺乏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 |
1862年7月7日马克思在《中国事件》一文中说:“(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为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的惊慌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对立与停滞腐朽。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天国运动与此材料的观点不符的是()
A.动摇了封建统治 | B.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
C.造成了社会动荡 | D.未提出建设性方案 |
下列诗句能够侧面地反映唐朝的一些景况。其反映的主要角度依次是()
①“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尤藏万家室。”
③“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田畦。”
④“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A.①手工业——②农业——③城市建筑——④娱乐活动 |
B.①城市建筑——②手工业——③娱乐活动——④农业 |
C.①手工业——②娱乐活动——③农业——④城市建筑 |
D.①娱乐活动——②农业——③城市建筑——④手工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