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中国( )
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 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 |
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 D.经济停滞倒退 |
词学大家唐圭璋说:“宋元以来,竹枝词作者寝多,形式与七言绝句无异,内容则以咏风土为主,无论通都大邑或穷乡僻壤,举凡山川胜迹,人物风流,百业民情,岁时风俗,皆可抒写。”据此判断,竹枝词的价值在于
A.保存丰富社会史料 | B.指导农业生产活动 |
C.拓展了宋词的意境 | D.反映交通发达盛况 |
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
C.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
D.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
宋代《管氏地理指蒙》指出:铁属金,按五行生克说,金生水,而北方属水,因此北方之水是金之子。铁产生于磁石,磁石是受阳气的孕育而产生的,阳气属火,位于南方,因此南方相当于磁针之母。这种理论到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才有所改变,其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A.明朝传统科技的进步 | B.欧亚两洲交流的加强 |
C.科举制对科技的促进 | D.禁海政策被政府否定 |
以下是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年代 |
1870 |
1896~1900 |
1913 |
比例 |
78% |
74% |
72% |
由表中数据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A.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B.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百年以来,我国前卫的学术语境和精神气候经历了多次嬗变,折射出不同的时代特点,如“五四”时期的“反传统——启蒙”,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反帝——救亡”,五六十年代的“反西方——冷战”,八十年代的“反封建——新启蒙”。据此判断,“五四”时期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处于主导地位的核心词最有可能是
A.爱国进步 | B.迷信落后 |
C.救亡图存 | D.正义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