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提倡“实学”,强调把学术研究和现实和政治联系起来,由此而形成的思想是(   )

A.重农抑商 B.工商皆本 C.经世致用 D.民主科学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分析下表中1953到1956年我国所有制企业比例变化,究其原因是

A.“一五”期间大力发展重工业 B.“三大改造”的实施
C.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D.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1896年初,御史王鹏运建议清廷“特谕天下,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清廷对议奏照准。清廷支持这一议奏的目的是

A.模仿西方国家实现“工业立国” B.发展商办企业与外商竞争
C.支付战争赔款和改善财政状况 D.取消对发展工商业的限制

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它开张之初只有轮船3艘,后来发展到30多艘,经营了国内运输,发展了海外业务,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一度兼并了美商的旗昌轮船公司。由此可直接推断出洋务运动

A.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C.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在中国的扩张

据刘大钧《国民所得》一书估计:中国国民生产值,1934年为213亿元,1935年为237亿元,而1936年为259亿元,明显超过前两年。工业方面,1936年,工业品总产值为1227400万元,比1935年的1104100万元,增加了11.1%。此时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辛亥革命扫除了障碍
B.国民政府的鼓励政策
C.抗日战争的爱国热情
D.经济危机时西方国家无暇侵略

1887年,广州市场上每包印度棉纱价格约为57两白银,而每包中国本土手工纺纱价格则高达87两白银。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洋货涌入不利于中国自然经济发展
B.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
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
D.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