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解说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
| A.诗歌,文学体裁的一种。文学体裁分类中人们常常采用“四分法”,即将文学体裁分为“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四大类。 |
| B.词,古代诗歌的一种,又称“诗余”、“长短句”等。它产生于唐代,兴盛于宋代。中国古代的豪放词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婉约词派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 |
| C.意境是诗词中情景交融的生活画面。“意”,指的是作者的主观感情;“境”,就是作 家笔下的外部世界。二者在艺术上的和谐统一,就形成了诗词中的“意境”。 |
| D.诗歌中的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神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手法来塑造形象,表达热烈的情感。《致青年公民》与《相信未来》就具有这样的特点,是典型的浪漫主义新诗。 |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明代文徵明有《新荔篇》诗,说常熟顾氏种活了几株,“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孽。” |
| B.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聱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
| C.一个二尺半高的花瓶,掐丝就要花四五十个工。咱们的手工艺品往往费大工夫,刺绣,缂丝,象牙雕刻,全都在细密上显能耐。 |
| D.无论静止还是游动,斑纹都加重了观察者的视觉混乱。密布全身的鳞片组成斑阑的图案,蛇,夸耀着用心险恶的美。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醴(lí)酪札(zhá)记槲(hú)寄生长歌当(dàng)哭 |
| B.犁铧(huá)鹰隼(sǔn)脖颈(gěng)儿信手拈(niān)来 |
| C.椴(dùn)木寥(liáo)落核苷(gān)酸混(hún)水摸鱼 |
| D.红缯(zēng)蜜渍(zì)白芨(jí)浆殒(yǔn)身不恤 |
下列对课文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长沙》作者毛泽东,全词上片重写景,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湘江秋景图,下片重抒情抒发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 |
| B.《获得教养的途径》作者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文中指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 |
| C.《想北平》作者老舍,文章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北平赤子般的爱,文章采用对比法,将北平与伦敦、巴黎等历史名城对比,进一步突出北平的特点。 |
| D.《江南的冬景》作者郁达夫,用清新舒缓的语言引导我们走进了江南暖冬的优美意境,也采用了对比手法,以北国的冬天与闽粤的冬天对比反衬出江南冬景之明朗可爱。 |
下列各项中,文言句式不完全属于同一类的一项是()
| A.凌万顷之茫然蚓无爪牙之利 |
| B.渺渺兮予怀甚矣,汝之不惠 |
| C.何为其然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 D.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它三项的是()
| A.顺流而东也 | B.其下圣人也远矣 |
|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