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前看
冬日的清晨,一对父子登上雁荡山,去观赏日出。孩子很小,没走一会儿就累了。这时离山顶还有很长一段路,父亲便脱下了外套,将孩子先兜在背上,背着孩子上山。寒风猛烈地吹在父亲的脸上,父亲一步步向山顶攀登。父亲像堵墙,[盖、隔、挡]住了所有的寒风。
终于到了山顶,金灿灿的太阳正徐徐从东方升起。孩子在颠簸中睡着了,父亲轻轻摇醒了他,兴奋地说:“快,朝前看!”孩子从美梦中惊醒,不情愿地抬头看去。啊!他看见了,圆圆的太阳就在前方,整个世界一片玫瑰般的红色!
那个孩子就是我,而那个叫我看太阳的人便是我父亲。岁月无情,一转眼孩子长大了。“朝前看”是父亲对我的要求,也是父亲对我的希望。一次数学考试得了90分,在班上名列第二,我很得意。父亲发现了,耐心地开导我:“学习是没有边际的,知识是一个人到老也学不完的。( )这次你考得不错,( )在班上也只是个第二。”我有些不服气,说:“最后一题太难了,老师说可以不做,算附加题。”父亲似乎有些火了,但他克制着自己,[怒气冲冲、心平气和、冷言冷语]地说:“别人做得出,你为什么不能?你要努力,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就算得了第一,也只是在班里,要朝前看。”
“要朝前看”,这句话[勾起、想起、忆起]我久远的记忆,我想起了儿时父亲背我到山顶看日出的情景。
有一次,我右手骨折,绑了石膏,什么事都不能做,( )吃饭( )要别人帮忙,功课落下一大截。我感到十分焦虑,失去了信心。又是父亲亲切[的、地、得]鼓励我:“只是骨折,没什么大不了,很快就会好的,要有信心。”是的,朝前看,就有希望,就有太阳般美好灿烂的未来。
(1)在文中的( )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仿照例子写词语。
金灿灿: 、 、
(3)在文中的[ ]内选一个准确的词语,用“√”表示。
(4)寒风猛烈地吹在父亲的脸上。(改写成比喻句)
(5)父亲对我的要求是什么?当你遭遇挫折甚至失去信心的时候,你会用哪一句名言来激励自己?请写下来。
阅读理解
用千里之遥,不能形容海的辽阔;千仞之高,不足以形容海的深度。夏禹时代,十年九涝,海面却没因此增高;商汤时代,八年七旱,海岸也没因缺雨而降低。大海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不因为水增多减少而或进或退,这也可以说是生活在东海的大快乐吧。你这是______对________讲的一段话。这段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理解了这段话,你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听着陈蕃这样的回答,薛勤心里暗想:此人年少而有大志!但连小事都不愿意做,怎么能做成大事呢?于是他紧盯着陈蕃,反问道:“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
薛勤走后,陈蕃沉思起来,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你这是课文《_______________》中的几段话。
最后一段中的“他”是指______。你觉得他的话有什么道理呢?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用另一种语气表达,不能改变句子意思。
你能用画线句子的语气改写下面的句子,并不改变句意吗?试试看!“神舟”五号飞天成功的消息令炎黄子孙激动不已。
阅读理解
茶杯与茶壶
①一位深感失望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法门寺,对主持释圆和尚说:“我一心一意要学习丹青,但至今没有找到一个能令我满意的老师,许多人都是徒有虚名,有的画技还不如我。”
②释圆听了,淡淡一笑说:“老僧虽然不懂丹青,但也颇爱惧一些名家精品。既然施主画技不比那些名家逊色,就烦请施主为老僧留下一幅墨宝吧!”年轻人精神一振,问:“画什么呢?”释圆说:“老僧最大的嗜好就是爱品茗,尤其喜欢那些造型典雅古朴的茶具。施主可否为我画一个茶杯和一个茶壶?”年轻人听了,信心十足地说:“这还不容易?”于是铺开宣纸,寥寥数笔,信手画出一个倾斜的水壶和一个造型典雅的茶杯。那水壶的壶嘴正徐徐流出一道茶水来,注入那茶杯中。
③年轻人沾沾自喜,问:“这幅画你满意吗?”释圆微微一笑,摇了摇头,说:“你画得不错,但还是有失偏颇,将茶壶和茶杯的位置放错了,应该是茶杯在上,茶壶在下呀。”年轻人听了,说:“大师为何如此糊涂,哪有茶杯往茶壶里注水的?”
④释圆听了,说:“原来你懂得这个道理啊!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但你总是将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壶还要高,香茗怎么能注入你的杯子呢?涧谷把自己放低,才能得到一股流水;人只有把自己放低,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与经验。”摘录文中描写年轻人神态或内心的词语 、 、 、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涧谷把自己放低,才能得到一股流水;人只有把自己放低,才能吸纳别人的智慧与经验。”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童年的馒头
如今的幸福时光使我欣慰,不过有时心底会泛起一缕儿时的苦涩。那时候,妈妈拉扯着我和妹妹,家里穷得叮当响。我在五里外的村小学上学,六岁的妹妹在家烧锅做饭,背着那个比她还高半截的竹篓打猪草,妈妈起早摸黑地耕地,日子清贫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空笼花。
有年“六一”学校说是庆祝儿童节,每个学生发三个馒头。我兴冲冲地对妈妈和妹妹说:明天发馒头,妈妈一个,妹妹一个,我一个。妹妹笑了,妈妈也笑了。
那天,学校真的蒸了馍。开完典礼,手里多了片荷叶,荷叶里有三个热腾腾的大馒头。
回家的路上,看着手中的馒头,口水一咽再咽,肚皮也发出咕咕的叫声。吃一个吧,我对自己说,于是先吃了自己的那个。三两口下区,嘴里没有品出味来,馒头已不见。又走了一段,口水和肚子故伎重演,而且比刚才更厉害。怎么办?干脆,把妈妈的那个吃了,给妹妹留一个就是。妈妈平时不是把麦粑让给我和妹妹,她只喝稀粥吗?她说过,他不喜欢麦粑呀!
……
等我回到家,呆呆地看着手中的空空的荷叶,里面连馒头屑也没有了。我不知道自己怎样进了门,怎样躲开妹妹的目光。妈妈笑笑,没吭声。
呆立间,同院的二丫娘过来串门,老远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平娃带馒头回来了吗?你看我家二丫,发三个馒头,一个都舍不得吃,饿着肚皮给我带回家来了!”
妈妈从灶间抬起头,“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馒头带回来了!你看嘛——”妈妈说着打开锅盖,锅里奇迹般的蒸着五个白中带黄的大馒头!“你看,人家老师说我家平娃学习好,还多奖励了两个呢!”
二丫娘看看我,我慌乱地点点头……
那天晌午,妈妈把馒头给我和妹妹,淡淡地说:“吃吧,平娃,不就是几个馒头吗!”妹妹大口大口咬着馒头,我却哇的一声哭了。
后来,我发现,就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结束了。联系上下文揭示下列词语的意思。
苦涩:
故伎重演:本文是以()为线索安排材料的。
文中的“我”其实是个懂事的孩子,请用事例简要说明。(至少三个)
(1)
(2)
(3)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月亮越升越高,()。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2)强不执弱,众不劫寡,( ),()。
(3)老人满脸的风霜,和他谦卑的笑容,怄楼背影,也时常浮现眼前。这句话选自课文《》。
(4)默写《琵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