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2012年1单位甲国货币可以兑换6单位乙国货币。2013年,甲国的通货膨胀率为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从购买力角度看,两国间的汇率为( )
A.1∶4 | B.1∶5 | C.1∶6.5 | D.1∶7 |
现在信息生产和传播进入一个“微时代”,微博、微信、微视、微电影等影响越来越大。“上班路上刷微博,相互沟通用微信”已成为相当多时尚达人的生活方式。移动互联网正在发展成为个人信息消费的全新载体,它拉动了信息消费的增长。而庞大的用户群体和稳定的使用习惯,也给移动互联网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据相关部门统计信息,消费每增加100亿元,将带动国民经济增长338亿元。这主要表明()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②消费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③信息消费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④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③ | D.③④ |
在我国基本型乘用车(轿车)市场上,不但汽车降价可以起到促销作用,减少税费、油价下降也对拉动销量有明显影响。下图假设D和D1中有一条是汽车需求曲线,另一条是某生活必需品需求曲线,在价格及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D是汽车需求曲线,受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影响,D可能向右平移 |
B.D是汽车需求曲线,受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影响,D可能向左平移 |
C.D1是汽车需求曲线,受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影响,D1可能向右平移 |
D.D1是汽车需求曲线,受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影响,D1可能向左平移 |
需求法则是指商品需求随其价格的上升而下降,随其价格下降而上升的一般规律。但生活中有时东西越贵越有人买,如天降大雨,小贩趁小王机提价推销雨伞,雨伞却卖得不错。这表明此时()
A.需求法则不起作用 | B.处于卖方市场 |
C.处于买方市场 | D.雨伞的价值上升 |
进入2014年春季,“姜你军”重出江湖,价格贵过猪肉,某地8月的生姜每公斤高达30元。“姜你军”再现市场,消费者的理性选择是()
①减少生姜的使用②增加互补品的使用
③扩大生姜种植④增加替代品的使用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2014年中秋前,小王在网络上预订车票。网购系统显示:沪宁高铁一等座220元,二等座140元。在这里的货币()
A.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 B.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
C.必需是现实货币 | D.可能是虚拟货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