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7-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变化
注: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预计达到53.37%。截至目前,日本、韩国城镇化水平已超过70%,美国城镇化率已达到90%以上。
材料二 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是解决中国城乡和区域差距的基本途径。城镇化承接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了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有研究表明: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有2000万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由于城市人口的消费是农村的2.7倍到3倍,将拉动最终消费增长约1.6个百分点,可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材料二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材料三 美国是当今世界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曾为此付出过高昂的代价。由于美国政府调控手段薄弱,政府也没有及时对以资本为导向的城镇化发展加以有效的引导,造成城镇化发展的自由放任,形成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经济成本居高不下、生态环境破坏愈演愈烈、资源能源消耗量大以及加剧贫富差距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请你就我国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如何避免美国出现过的问题提出建议。
今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他说:“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材料一:
注:①2014年我国GDP增长目标为7.5%左右。②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8527元,实际增长9.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44元,实际增长6.9%。
(1)根据材料一中的经济数据,概括出我国经济发展呈现的新常态。
材料二:针对新常态,201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努力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实现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的平衡;放活市场,放宽政策,培育新增长点;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做好就业工作,要精准发力,确保完成就业目标;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更加重视社会大局稳定。
(2)分析材料二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提要求蕴含的《经济生活》依据。
材料三:当前的经济新常态的表现中,除了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调整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表现是创新驱动对经济增长的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为此,有学者指出,研究创新驱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已经是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3)从《经济学常识》的角度,阐述专家意见的合理性。
材料四: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再次畅言改革,秉持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示的改革理念,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但是,改革毕竟已进入深水区,“两难”甚至“多难”情况增多,难以“两全其美”的时候,要牢牢记住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建立防范体系,善于取舍,注重转化,步步为营,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
(4)试感悟习总书记底线思维方法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材料一:经济增长正能量不断累积
(1)你如何认识图中数据的变化?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谈谈国家如何继续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发展?
材料二:《人民日报》从2015年03月02日开始推出系列报道《中国品牌 中国故事》专栏,讲述中国品牌背后的中国故事,向世界打开一扇了解中国的美丽窗口。
(2)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相关知识,阐述华为成功的原因。
(3)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如何理解“世界对中国品牌的认识,就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价值的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法治于人就如同空气,人生的每一步都需要法治的护航:加强对财产权的保护,完善教育、医疗、人身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提高环境污染的违法成本……当越来越多的人在法治的护佑下感受着畅快的呼吸,法治才能成为内心时时恪守的律令。A市政府把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重要工作,通过打造“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一条街”、“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法治文化企业”、“法治文化超市”等形式多样的法治文化阵地载体,使“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维权靠法”的法治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1)结合材料,运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原理,说明“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的道理。
(2)结合材料,运用体味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A市政府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理由。
2014 年,我国拉开了新一轮改革的序幕,经济社会整体运行良好;2015 年,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年。阅读图表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数据
注:年初预期目标为7.6%;2014 年我国万元 GDP 能耗下降 3.7%。
2014年我国相关经济发展数据
项目 |
固定资产投资 |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长 |
|||
各区域 |
东部 |
中部 |
西部 |
城镇 |
农村 |
16.1% |
18.3% |
20.4% |
9.7% |
12.4% |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样本。通过“放水养鱼”促进了浙江省个体私营经济的迅速发展。面对“两中高”和“新常态”, 浙江省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增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办好国家高新区,发挥集聚创新要素的领头羊作用。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通过落实和完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扶持等普惠性政策,鼓励企业增加创新投入。坚决打击侵权行为,切实保护发明创造,让创新之树枝繁叶茂。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当好市场秩序的“裁判员”和改革创新的“守护神”。
(1)解读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说明浙江样本对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启示。
(3)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的相关知识,阐述浙江省政府转变工作思路,鼓励“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和重视科技创新的合理性。
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在内的21个国家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旨在更好地满足地区国家在基础设施投融资方面的需要,促进共同繁荣和发展。对此,国际社会反响不一。亚投行的建立表达了各方团结合作共谋发展的愿望,得到多数亚洲国家的支持肯定。但一些西方国家为维护自己的金融主导地位,不仅对此持批评怀疑态度,甚至向其盟友施压,阻止他们的参与。
分析说明材料中国际社会对建立亚投行反响不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