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把自己的哲学视为“纯粹思辨的观念”和“书斋里的学问”,强调“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从而实现了哲学的变革。这表明
①是否研究时代的迫切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本质区别
②关注与无产阶级利益相关的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
③哲学社会功能的缺失是以往旧哲学区别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标志
④为无产阶级提供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
|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当一个人进行一项愉快得活动时,给他提供奖励结果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内在的吸引力,这就是所谓的“德西效应”。如,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如果你这次考得100分,就奖励你100块钱”等,正是这种不当的奖励机制,将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点点地削减了。“德西效应”启示家长们
| A.既要注重客观条件,更要运用主观条件 | B.既要关注外部条件,更要把握内部条件 |
| C.既要认识有利条件,更要重视不利条件 | D.既要把握间接条件,更要重视直接条件 |
漫画《乘车心态》(作者石松涛) 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
| B.一切从主观需要出发 |
| C.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
| D.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
“米袋子”、“菜篮子”里装着农民的收入,也盛着市民的支出;物价调控,既要顾市民,也要顾农民。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种观点体现了
①观察和分析问题时,不能只看到一个个孤立的事物
②在发现和解决社会问题时,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时,既要把握现象,也要把握本质
④在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时,要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杭州二中不惟分数论英雄,努力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鼓励学生勤奋学习的同时,设置道德之星、体育之星、创新之星、艺术之星等奖项,有针对性的评价学生,从而营造了“人人有才、个个成才”的校园文化氛围。该校的评价实践表明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是科学评价学生的前提
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科学评价是学生成长进步的根据
③矛盾特殊性原理是学校因材施教、培养人才的重要哲学依据
④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学生的个性通过不同的评价来表现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2013年11月,浙江大学利用可见光波段多边形的设计方法研制出了六边形柱状“隐身衣”。《封神演义》中大显身手的遁形法宝,今天正在通过隐形材料技术的发展而从科幻王国中走出来,逐步进入现实世界的殿堂。隐形材料技术从科幻走入现实表明
①意识活动的主动选择性能够正确预测未来
②科学创造往往需要科学幻想的激发和推动
③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把科学幻想变为现实
④意识的能动作用能通过实践把科学幻想变为现实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