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帷幕】
20世纪拉开帷幕的时候,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并不是充满希望的舞台。
材料一:
材料二:百年前的一次灾难,“令全欧洲的希望之光消失了,这是一场野蛮兄弟的杀戮,欧洲没有哪个国家是这场战争的真正胜利者”。直接死于大战的军人达900万,2000多万受伤,350万终身残疾,饿死疫死大约1000万;直接经济损失约185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约1516亿美元。
材料三:在巴黎和会上,“百灵鸟”(总统威尔逊)极力想使美国登上第一大国的宝座;“老虎”(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讲究实际的强硬主张;而“狐狸”(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崇尚斤斤计较的商人政策,会场充满着争吵和争夺。这场尔虞我诈的争吵最终以《凡尔赛和约》的签订而换来暂时的“和平”。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材料一的地图上,用字母A、B标出战前两大军事集团的分别核心。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场“百年前的灾难”的?这次灾难的转折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可以看出巴黎和会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这个“和平”是暂时的。
(4)战争,对人类来说是一场醒不了的噩梦。脚下的白骨告诉我们:战争是残酷的;坟墓里的灵魂告诉我们:战争的代价是沉痛的。请你以史为鉴,设计一条有关反战的宣传语。
全球化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归属。
材料一: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非洲到处都是流血……过去住着人的村庄现在变成了废墟,那些修建村落、耕种田地的人都到哪里去了呢?
--艾周昌《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
材料三:19世纪中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了,资产阶级凭借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渡过大海,越过高山,冲破一个个封闭的国界,推销工业品收购原材料。
--《恩波历史教学资料》
材料四:联邦政府给每个人600美元的退税,如果拿这笔钱去沃尔玛消费,钱归了中国;如果拿它买汽油,钱归了阿拉伯;如果买电脑,钱归了印度;如果买水果,钱归了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墨西哥。
--美国投资专家迈克法伯
(1)据材料一说明"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的理由。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事件的历史影响。
(3)材料三揭示了工业革命在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列举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有利于加强世界联系的交通发明。
(4)据材料四指出当今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什么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如何面对全球化的挑战。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是二十世纪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的三围伟人,
他们 的伟大实践实现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三次飞跃。
材料一: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
--胡锦涛《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实录》
材料二: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小平南巡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中国改革开放的航船摆正了。
--《古老中国的发展传奇》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为谋求"民生幸福"、"民主自由"有什么主张和重大实践?
(2)材料二中民族独立的具体标志是什么?毛泽东同志在建国初期为实现中国现代化在工业领域有什么英明举措?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当时"船的方向"出现了什么问题?"小平南巡"有什么重要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历史的三次飞跃,你有何感悟?
材料一:春耕夏耘,秋获冬藏……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晁错(西汉)《论贵粟疏》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宋书》
材料三:
清明上河图
材料四:(明代中后期)应运而生的商人是消费生活中的弄潮儿,一般的地主、官僚不能与其匹敌,积累起高额资本的商人最爱高消费……这就冲击了社会等级制度,冲击了伦理道德。
----《从明清商业广告看社会变迁》
(1)材料一反映了汉代农民的艰辛生活,那时的"春耕"是应用何种农业耕作方式?这种耕作方式在春秋战国时期引发了怎样的社会变革?
(2)材料二反映了南朝江南经济什么现象?指出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北宋都城怎样的经济现象?这一现象极大的推动了宋代文化的繁荣,试举一例加一说明。
近代以来,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煤产量示意图
材料二一些工业发展的城市和工矿区人口密集、物流量大,煤的燃烧量急剧增加,大气污染的环境问题不断发生,如1873、1880、1882、1891、1892年,英国伦敦多次发生可怕的有毒烟雾事件。
--刘少康编著《环境与环境保护导论》
材料三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
--马克思
材料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爱因斯坦多次发表谈话,"鉴于未来任何世界大战必将使用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我们敦促世界各国政府认识到并且公开承诺,它们的目的绝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原子能可用于和平的、建设性的目的……而且无疑将是对人类的一大恩惠"。
请回答:
(l)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1790年以后英国煤产量快速增长?据材料二概括英国环境恶化的原因。
(2)材料二中"新的革命"应指什么?"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又是指什么?
(3)材料四体现了爱因斯坦对人类命运的忧心,他的什么理论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认识科技对人类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8年底,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中国第一次成了战胜国。第二年参加巴黎和会。美国第一次提出了无论国家大小都有同等权利。美国人也许只是为了自己,但中国人听着很兴奋,感觉看到了希望。但毕竟那个时候国际政治还是丛林政治,实际上中国代表的发言权要看国家的实力。当时中国大的要求是整个把不平等条约全废掉,重新确立关税自主的地位,而最后的防线是要收回山东和青岛。但是到了巴黎和会,被一瓢凉水浇下来。
--摘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周恩来健步走上讲台,平静地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去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印尼、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等纷纷离座,争相同周总理握手。就连之前态度一直非常强硬的菲律宾外长罗慕洛都高度评价周总理的讲话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示了民主精神"。
--摘编自百度文库
材料三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材料四 1971年7月,尼克松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说,指出:当今世界上有美国、西欧、苏联、大陆中国、日本五大力量中心。他在对外政策报告中说:"中国人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想象的。"
请回答:
(l)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被一瓢凉水浇下来"? (2)据材料二,周恩来总理参加的是哪个国际会议?中国是如何对待与会的亚非国家的?
(3)读材料三,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取得的最重要的外交成果是什么7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新中国的外交则取得巨大成功,其决定性因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