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 )
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
B.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
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
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说,元杂剧作家“但摹写其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而真挚之理与秀杰之气,时流露于其间”。形成这种艺术风格的主要原因是
A.皇室贵族的大力推动 | B.宋元时期民风朴实 |
C.市民阶层的现实需要 | D.杂剧作家宦途无门 |
西汉公孙弘拟定的太学章程中的内容有:“择民年十八以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即太学生)。郡国县官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这表明太学生
A.悉出于名门望族 | B.来源于地方学校考试合格者 |
C.完成学业即可为官 | D.入学资格有德行等方面的要求 |
2011年世界经济达沃斯论坛商务官罗伯特·格林希尔表示,发展中国家、东方国家正在新世界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中国代表团的人数是十年前的五倍,印度是十年前的四倍。这一变化趋势
A.是世界经济重心向亚洲转移的结果 |
B.得益于资本主义货币体系的瓦解 |
C.体现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 |
D.表明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增长停滞、物价持续猛涨的现象,各国立即进行调整,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调整”的实质是
A.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 B.恢复自由放任政策 |
C.扩大“福利国家”规模 | D.放弃凯恩斯主义理论 |
陈乐民在《欧洲文明的进程》中说:“‘重商主义’不是一个现成的理论,它毋宁是‘经验主义’的产物。到十八世纪各民族间的经济贸易的发展开始冲击民族界限,贸易自由主义逐渐取代‘重商主义’。”发生这种变化的动力是
A.资产阶级战胜了封建君主 | B.工业革命的开展 |
C.民族界限的缩小 | D.国家垄断资本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