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用测量“立杆影子长度”的方法观察当地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OP为标杆,A、B、E、F四点为日出、日落方位。OC、OD分别为先后观测的两天同时刻杆影,观测日期相隔一个月。在测到OC、OD时, 北京时间是11时30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观测OC、OD当天所属月份分别是( )
A. 6月、7月 B. 12月、1月
C. 4月、5月 D. 11月、12月 该地自然环境特点是( )
A.高原地形, 草原辽阔 |
B.树木常绿,物种丰富 |
C.季风气侯, 冬寒夏热 |
D.河流水丰, 四季无冰 |
在观测的这段时期( )
A.珠穆朗玛峰雪线逐渐上移 |
B.影响欧洲西部的盛行西风不断增强 |
C.澳大利亚大陆西南部沿海地区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多阴雨天 |
D.潘帕斯草原上肉牛膘肥体壮, 进入屠宰加工旺季 |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间自然环境特征显著,并且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活动,据此完成题。从东部季风区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再到青藏高寒区()
① 区域面积依次减小,人口占全国的比重依次减小
② 冬季气温逐渐升高,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 人类活动渐次减弱,自然面貌发生的变化逐渐减小
④ 土壤发育程度低,但生物种类由少到多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新疆瓜果特别甜,主要原因是()
A.土壤肥沃,水质好 |
B.降水少,瓜果水分含量少,糖分含量高 |
C.昼夜温差大,糖分积累多 |
D.晴天多,云量少,温差不大,有利于作物生长 |
下列事物的排列顺序能反映出我国降水量从东南到西北变化规律的是()
A.水田为主的农业----旱地为主的农业----灌溉农业 |
B.水田为主的农业----灌溉农业----旱地为主的农业 |
C.草原牧业----灌溉农业----高山牧业 |
D.草原牧业----高山牧业----灌溉农业 |
对于山西省煤炭开采的综合利用,描述正确的是( )
A.继续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单一经济结构,其余产业起辅助作用 |
B.提高煤炭利用技术,减少三废危害,促进环境保护 |
C.扩大煤炭开采量,输出大量煤炭原材料 |
D.加大对煤炭工业投资,减少对农业、轻工业和旅游业的投入 |
图为M河流域河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剖面图,读图回答题。计划开发河流的水能,修建大坝的最理想位置是
A.a处 | B.b处 |
C.c处 | D.d处 |
该流域最易发生洪水灾害的河段是( )
A.a处 | B.b处 |
C.c处 | D.d处 |
M河流域植树造林,植被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
A.防风固沙 | B.调节气候 |
C.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 D.美化环境 |
图是我国某河干流一个水文站测得的全年各月流量统计图,据此回答题。该河位于我国
A.西北地区 | B.华北地区 | C.东北地区 | D.南方地区 |
该河流域适合种植的经济作物是
A.小麦 | B.甜菜 | C.棉花 | D.小米 |
田纳西河流域自19世纪后期环境恶化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于人口激增,对资源的大规模掠夺式开发 |
B.长期高强度种植玉米,造成土地退化 |
C.为了获取炼钢用的木炭,大片伐林,造成水土流失 |
D.炼钢企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