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为东经120°经线沿线每平方千米植物物质量线、降水量线、年均气温等值线的统计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中表示植物物质量线、降水量线、年均气温等值线的曲线依次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③①②

关于A、B、C、D、E、F、各处叙述正确的是(    )
①B处自然带的土壤类型是砖红壤;
②C处附近岛屿多地震灾害;
③C、D、E、F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④G处缺少F处自然带的主要原因是处比F处气温低、降水少;
⑤A处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较充足,植被覆盖良好;
⑥C、D、E、F位于南半球,A、G位于北半球
A.①②③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大气运动的原因和风的受力分析 月相变化与潮汐变化的关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热岛强度是热岛中心(城区)气温减去同时间高度(通常是距地1.5m高处)附近郊区的气温差值。图为北京市2007---2010年热岛强度不同季节的日变化统计图。

下列月份热岛强度日变化最大的是()

A.1月 B.5月 C.7月 D.11月

导致该月热岛强度日变化最大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太阳辐射 B.下垫面性质 C.供暖期 D.建筑增多

下列措施中可降低热岛强度的是()

A.加快城市工业化的进程
B.鼓励人们多开私家车上班
C.鼓励人们夏季多使用空调
D.增加市区绿地面积与水域面积

右图为某一时期某市各圈层人口数量及人口密度的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关于图中各圈层说法正确的是()

A.市中心区人口密度最低 B.内圈的人口密度最大
C.中圈最可能为住宅区 D.外圈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关于城市各圈层人口变化的原因叙述正确的()

A.市中心区交通通达度降低 B.内圈由工业区发展带动
C.中圈由商业发展带动 D.外圈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双塔灌区是疏勒河三大灌区之一。该灌区位于河西走廊西端,水资源较为丰富。读某年双塔灌区农作物单方水净产值表,完成下列问题。

双塔灌区农业得以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A.土壤肥沃 B.地势平坦 C.昼夜温差大 D.水资源丰富

为了在不对当地社会和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该地区对农作物种植结构进行如下规划,最合理的是()

A.减少玉米种植面积 B.增加棉花种植面积
C.增加瓜类种植面积 D.增加蔬菜种植面积

双塔灌区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①土地荒漠化②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③旱涝灾害频繁④水资源短缺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林线高度是指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中的森林分布的上限。若某海拔处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10℃,就不能正常生长森林,只能生长草甸或灌丛。下图为全球部分山地高山林线海拔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影响林线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①温度②降水③坡度④土壤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全球山地林线的分布()

A.从30°N向南北两侧递减
B.林线海拔最高值出现在赤道上
C.天山林线低于横断山脉是因其远离海洋,水汽少
D.50°N---70°N纬度每升高1°,林线海拔约升高130米

有关图中山脉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相撞形成的
B.乙是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分界线
C.丙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撞形成的
D.丁山脉所在地区冰川地貌分布较广

下面图甲示意某山区的等高线与等温线分布情况(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积雪冰川的分布区),图乙示意该地区南北坡年平均气温随海拔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甲中①②③④四地按气温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③① D.④②①③

图乙中实线和虚线表示的山坡及山坡性质对应正确的是()
①实线表示北坡,属于阴坡和背风坡②虚线表示南坡,属于阳坡和背风坡
③虚线表示南坡,属于阳坡和迎风坡④实线表示南坡,属于阳坡和背风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某研究小组实地调查发现,与虚线表示的山坡相比,实线表示的山坡的植被生长状况要好一些,其原因可能是()

A.蒸发量小,水分条件好
B.纬度低,热量充足
C.坡度小,流水堆积作用强,土壤条件好
D.多地形雨,降水丰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