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阴影部分为黑夜),完成下列要求:(1)图丙中弧线BAC为晨昏线的一段,请将其转绘到图丁中,并用 表示黑夜区域。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
(3)图丁中的a、b、c三地,地转偏向力最大的是_____地。
(4)a地的昼长为______小时;这一天b地正午时人影朝_______方向;
读下图,回答。
(1)现欲从油矿区向油港B铺设输油管道,线路如图中虚线所示,请说明理由。
(2)C、D两地高程相等,分别从C、D两地登上甲山顶,各有什么有利和不利条件?
(3)A处在甲山顶的什么方向?D、G两地的相对高度是多少?
阅读我国海南岛及附近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依图判断海南岛的地势特点是,
判断依据是
(2)海南岛是我国重要的蔬菜、水果生产基地,据了解,海南岛冬季蔬菜、水果生产量远大于夏季,试分析原因。
(3)分析海南岛西部工业走廊发展的区位条件。
读等高线图,分析完成
(1)D在E的 方向,F点的海拔高度是 米。
(2)C悬崖的相对高度最多不会超过 米。
(3)假设图中城市的海拔高度为400米,当城市温度为32℃时,山峰E的温度不会高于 ℃
(5)如果要在A,B两处选一处用于筑坝修水库,你认为在何处较合理?并说明其理由。
读太阳光照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A点所在的是 (晨线或昏线)
(2)此时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关系是 ;此图反映的是北半球 (日期)的光照图
(3)此时A点的时间是 ,北京时间是
我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关于“青藏高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通过网络搜索,查阅到下列相关材料:
材料1:“当你在上海、杭州等地享受着温和湿润的海洋季风时,可曾想到,大约在3 000万年前,长江中下游是一片炎热干旱的地区,就像现今的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一样。”
——中科院院士李吉均
材料2: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兴趣小组展开了研究。请你参与他们的研究。
(1)请你帮该小组拟定一个研究课题:(写出课题名称)。
(2)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青藏高原隆起的主要原因是。
(3)李吉均院士认为“3 000万年前,长江中下游是一片炎热干旱的地区,就像现今的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一样”。你是否同意李院士的观点,请说出你的理由。
(4)青藏高原的隆起与其周围大气的热力差异形成了冬夏相反的高原季风。根据热力环流形成原理,请你判断材料2中高原季风环流出现的季节:A图表示,B图表示。
(5)青藏高原隆起对东砸气候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是高原季风环流方向与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方向一致,两者叠加,使得东业季风环流势力加强;二是青藏高原的隆起,迫使东移南下,使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气温降低。
(6)上述研究表明,地理环境具有性,其表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