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不同地点6月22日的日落时刻与日照时数(阳光实际照射地面时数)之间的关系。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位于南半球的是( )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甲地日照时数少于乙地的主要原因是( )
| A.纬度因素 | B.昼夜长短 |
| C.海陆位置 | D.天气状况 |
该图是某群岛白昼长短月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该群岛大致位于
| A.66°34′N | B.70°N | C.85°N | D.85°S |
该群岛上,七月份炊烟飘扬的方向是
| A.东北方向 | B.东南方向 | C.西北方向 | D.西南方向 |
如图所示:P、Q为某日晨昏线n与北半球某纬线m的交点,经度差为1200.已知此时W点的地方时为12点且此日以后W点将向P、Q的中点O移动,据此完成下题。
该日,P的夜长是
| A.6小时 | B.8小时 | C.18小时 | D.16小时 |
当W点与O点重合时,O点正午太阳高度为
| A.570 | B.170 | C.430 | D.00 |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候,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小时气温状况割面,离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均20千米/时。据此完成下题。
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 A.甲地比乙地稳定 | B.乙地对流最旺盛 | C.乙地比丙地稳定 | D.丙地最稳定 |
正午前后()
|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
| C.丙地刮起东北风 |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
.该区域可能位于()
| A.黄土高原 | B.内蒙古高原 | C.华北平原 | D.东南丘陵 |
2013年3月某日,为缓解旱情,如图所示区域抓住云层厚度较大的有利时机,实施了人工增雨。表格为此次人工增雨实施前后的天气情况。据此回答下题。
表:
| 日期 |
24日 |
25日 |
26日 |
27日 |
| 气温(℃) |
17~28 |
16~22 |
15~23 |
17~24 |
| 风力 |
微风 |
东北风3~4级 |
微风 |
微风 |
为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地区实施人工增雨的最佳地点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根据表1所示的天气变化情况,最有利于实施人工增雨的时间是
| A.24日 | B.25日 | C.26日 | D.27日 |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简图。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最大的山脉走向大致为
| A.东西走向 | B.南北走向 |
| C.东北——西南走向 | D.西北——东南走向 |
在图示天气系统影响下
| A.甲地处背风坡,降水概率较小 | B.乙地吹偏西风,气温较高 |
| C.丙地吹东南风,降水概率较大 | D.丁地吹偏西风.晴朗少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