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班拟举办“辛亥革命”主题纪念活动。小明同学收集了有关孙中山革命活动的资料,其中不可采用的是( )
A.创立中国同盟会 | B.提出三民主义 |
C.发动南昌起义 | D.成立中华民国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指导思想是
A.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C.“一国两制”的构想 | D.科学发展观 |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的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末出现的现象。当时还出现“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的打油诗。这些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自然灾害严重 | B.苏联撤走专家 |
C.“左”的错误泛滥 | D.“文化大革命”的开展 |
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件是
A.新中国的成立 |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铁人”王进喜克服重重困难打出大庆第一口油井,焦裕禄为改变兰考面貌献出生命,邓稼先完成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他们的事迹出现在
A.新中国成立时期 | 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 |
C.“文化大革命”时期 |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经济特区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以下有关经济特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划出一定范围的区域 | B.利用侨资外资进行建设 |
C.特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 D.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