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气候条件下,运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原理,测试田间作物的细胞液浓度,以此法获得作物代谢情况的必要数据。在此项测试中,自变量是
A.作物细胞质壁分离状态 | B.作物的细胞液浓度 |
C.制备的系列浓度梯度的检测液 | D.一定的环境温度或其他气候数据 |
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分别进行Ⅰ随机交配、Ⅱ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Ⅲ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Ⅳ连续自交,根据各代Aa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曲线Ⅱ的F3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 |
B.曲线Ⅲ的F2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 |
C.曲线Ⅳ的Fn中纯合体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1/2)n+1 |
D.曲线Ⅰ和Ⅳ的各子代间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 |
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 |
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22% |
C.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 |
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课本改编)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30%,aa个体占10%,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A.增大,不变;增大,不变 |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
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
下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
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
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 |
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 |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
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的特征 |
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突变产生抗药性,在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下,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 |
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