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十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占GDP比重情况表
注: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占GDP比重大约在65%~70%之间。
材料二 2013年广东GDP增长8.5%,成为中国首个超6万亿元的省份,全省各级财政收入16964.4亿元,列全国第一。粤东西北12市长期处于欠发达状态,人均GDP排在全国倒数第4位。处于粤东西北“贫困圈”包围之中的珠三角是全球制造业重镇,尽管富庶,在经历数十年高速发展后,已面临资源、产业结构等“天花板”问题,发展后继乏力。
(1)用“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分析材料一反映的经挤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广东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应怎样更好地发挥财政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坚持立法先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峰会于11月5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如何既确保APEC峰会高质量完成,又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便利,是峰会组织者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北京初冬易发雾霾气象,北京环保部门表示:APEC期间北京将参照2008年奥运会模式和经验,坚决抓好以电力、冶金、建材、石化、焦化等行业为重点的工业企业停产限产,减少污染排放,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其时间跨度和范围可能没有奥运期间那么大。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几千年前,飘逸灵动、绚烂多彩的“丝绸”,一路从古都长安西行至西方诸国,而今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也将继续传递热情、友谊和机遇。通过陆路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铁器等传到西域,西域的特产、乐器也传入中国。不仅如此,丝绸之路也是东西商业贸易之路,还是中国和亚欧各国间政治往来、文化交流的通道。“丝绸之路”作为“文化线路”正走在申遗的路上。
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倡议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其作为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中国提倡的这条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将立足于政治沟通、道路联通、贸易联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这“五通”的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观相关知识说明打造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正确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中国经济运行发展呈现新常态。12月9日至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阐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我们应怎样对待经济新常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背后,都有其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制度安排是价值取向的体现。没有自己的精神独立性,制度的独立性也就失去了根基。现代化的国家治理,需要核心价值体系的导航定向,需要坚如磐石的精神和信仰。
(1)结合材料,请从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角度,分析我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依据。
(2)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过程中,从方法论的角度谈谈你准备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