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示我国西南地区局部图。读图完成下列题。导致①、②两地气温日较差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 B.海陆位置 | C.地形 | D.大气环流 |
与东北林区相比,③所在林区树种较丰富的根本原因是③地( )
A.纬度低、相对高差大 |
B.光照充足、热量丰富 |
C.年均温高、降水充沛 |
D.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
民居建筑的材料、样式和风格等都深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读某地传统民居图,完成21~22题。民居中的正房一般供长辈居住。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图示民居中的正房多位于其庭院式建筑中的
A.北面 | B.南面 | C.东面 | D.西面 |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图示民居所在文化区特征的是
A.天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
B.盛产春小麦、棉花,属于旱作农业 |
C.属于汉族聚居区,饮食多面食 |
D.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 |
读全球气温年较差随纬度分布图,完成 19~20题。导致60°S和60°N的气温年较差相差巨大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 B.大气环流 |
C.洋流 | D.海陆分布 |
赤道地区气温年较差小于其它地区,主要原因是赤道地区
A.年日照时间比其它地区长 |
B.冬夏昼夜长短差幅比其它地区小 |
C.年降雨量比其它地区多 |
D.对流层厚度大,保温作用强 |
读美国农作物带地区分布图,完成16~18题。决定图中①农业带形成和发展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和水源 | B.土壤和技术 |
C.交通和劳动力 | D.气候和市场 |
某农场的农事活动安排如下表所示,据此可以判断,该农场所在的农作物带是图中的
A.④地 | B.③地 | C.②地 | D.①地 |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耕作 |
施肥 |
播种玉米、大豆 |
除草、照顾作物 |
作物收获 |
翻土 |
|||||||
畜牧 |
饲养照料猪并进行免疫接种 |
下图甲-乙中符合上题所说农场特征的农业类型是
A.甲 |
B.乙 |
C.己 |
D.戊 |
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读下图,完成14~15题。关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人口已经出现了严重老龄化 |
B.人口老龄化已经导致我国劳动力严重短缺 |
C.人口老龄化已经导致我国人口规模萎缩 |
D.中国老龄化具有速度快、规模大的特点 |
导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根本原因是
A.出生率下降和预期寿命延长 | B.经济发达,消费水平高 |
C.政局稳定,没有战争 | D.社会养老制度的完善 |
读我国部分地区图,完成11~13题。图中A地区近年来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地区有利于葡萄种植的自然条件是
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
B.地处亚热带,生长期长 |
C.冰川融水丰富,灌溉便利 |
D.平原广阔,黑土肥沃 |
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份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图中B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温带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 | 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 |
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 | D.过渡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