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示我国西南地区局部图。读图完成下列题。导致①、②两地气温日较差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 B.海陆位置 | C.地形 | D.大气环流 |
与东北林区相比,③所在林区树种较丰富的根本原因是③地( )
A.纬度低、相对高差大 |
B.光照充足、热量丰富 |
C.年均温高、降水充沛 |
D.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
我国某地形区面积为10.89×104 km2,1月份均温为-16.4℃,7月均温为21.9℃。下表示意该地形区1954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构成情况,读表完成下列问题。
年份 |
耕地 |
林地 |
草地 |
城乡工矿用地 |
沼泽地和滩地 |
其他 |
1954 |
15.91% |
38.18% |
9.13% |
0.43% |
32.74% |
3.61% |
2005 |
51.17% |
31.63% |
3.86% |
1.94% |
8.81% |
2.59% |
该地形区是 ( )
A.太湖平原 | B.山东丘陵 |
C.三江平原 | D.黄土高原 |
1954年,该地形区沼泽广布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 )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②气温低,蒸发量少
③冻土广布④开发历史较短,人烟稀少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关于该地形区耕地面积变化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城市化水平较低 |
B.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 |
C.国家对粮食的大量需求 |
D.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发展种植业 |
下图是极地为中心的某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判断下列问题。图中风带⑥是()
A.北半球西风带 | B.南半球西风带 |
C.北半球信风带 | D.南半球信风带 |
当①气压带在此半球分布面积最小时,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是()
A.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 B.昼长上海大于广州 |
C.巴西高原上草木茂盛 | D.恒河流域正值丰水期 |
右图中,a、b、c代表不同地点,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有关a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特有的 |
B.由于气压带风带移动形成的 |
C.冬雨夏干 |
D.美国东部地区最典型 |
b、c两种气候类型都有分布的大洲有()
A.亚洲 | B.欧洲 | C.非洲 | D.南极洲 |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年内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该地区位于我国()
A.华北地区 | B.华南地区 | C.青藏地区 | D.西南地区 |
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
B.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
C.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
D.一年中春季最干旱 |
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地区某日气温水平分布模式图”(图中等温线之间的距离相等)。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若该地有一锋面活动,则该锋面的位置可能在()
A.①附近 | B.②附近 | C.③附近 | D.④附近 |
关于图中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两地盛行偏南风 |
B.②③两地可能出现降水 |
C.④⑤两地气压最高 |
D.③地风力小于⑥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