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昆明(25°01'N,海拔1 891 m)与吐鲁番(42°56'N,海拔34 m)日均温≥10 ℃持续期和积温(气温≥10 ℃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相关数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有关上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昆明持续期长,是因为海拔高、太阳辐射强 |
B.吐鲁番持续期短,是因为夏季气温较低 |
C.昆明积温低,是因为海拔高、夏半年气温不高 |
D.吐鲁番积温高,是因为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 |
有关两地自然地理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吐鲁番夏季炎热干燥,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
B.昆明近几年春旱的主要原因是西南季风势力强 |
C.吐鲁番干旱的主要原因是深居内陆,距海远 |
D.昆明四季如春,是因为距海近,受海洋调节明显 |
该图为南亚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从合理布局角度考虑,适宜迁往小城市e的企业是
A.水泥厂 | B.钢铁厂 | C.棉纺厂 | D.造船厂 |
部分企业外迁到周围的郊区设厂,其对城市的影响是
A.使城市的空间规模缩小 |
B.使城市中心商务功能更加突出 |
C.使城市空间结构更加复杂 |
D.使城市服务功能减弱 |
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霜冻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该图是他们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据此回答问题。图中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A.作物品种 | B.纬度位置 | C.海陆位置 | D.地形 |
不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
A.天气严寒 | B.地面辐射强 | C.微风 | D.大气逆辐射强 |
为了探究霜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小组成员在棉花试验田上铺了一层粗砂进行试验。与不铺砂的棉田相比,铺砂棉田的
A.霜冻发生机率增加 | B.霜冻发生机率减少 |
C.棉花花期不变 | D.棉花花期滞后 |
该图为世界某一区域,该区域在较长时期内受图中气压系统控制。回答问题。若某科考队从甲到乙进行横跨半岛的地质地貌考察,该考察线路的直线距离约为
A.280km | B.550km | C.760km | D.1100km |
科考队在野外考察之际,当地的天气状况是
A.低温干燥 | B.晴热干燥 | C.高温多雨 | D.温和多雨 |
图示气压系统较长时间控制该区域时
A.海轮向东横渡北印度洋顺风顺流 |
B.南极昆仑站出现极昼现象 |
C.东北平原时常受寒潮侵袭 |
D.鄱阳湖流域大批候鸟栖息 |
该图是1990~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与GDP增长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能源消费与GDP的增长特点是
A.单位GDP能源消费2002年最低 |
B.能源消费量2007年开始下降 |
C.能源消费与GDP的年均增速相同 |
D.单位GDP能源消费呈下降趋势 |
能源与GDP增长的关系是
A.能源消费增长会减缓GDP增长 |
B.GDP增长速度取决于地区能源储量大小 |
C.GDP增长是影响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
D.我国能源丰富,可以满足GDP高速增长的需要 |
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该图表示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读图,回答问题。表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曲线依次是
A.①②③ | B.①③② | C.③②① | D.③①② |
多年平均雪线高度
A.随纬度增高而降低 | B.在副热带地区最高 |
C.在降水量大的地区较高 | D.在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最低 |
依图示资料可知
A.北半球高纬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
B.南半球中纬地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
C.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 |
D.北半球高纬地区陆地比重小于南半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