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世界某区域局部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的主要特征。
(2)分析图中R区域沼泽面积随季节变化的原因。(4分)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地理环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又深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经专家对植被的综合研究,将造林树种分为四类:① 高耗水高水分利用率.如杨树.刺槐等,② 高耗水低水分利用率抗旱性很强的树种.如柠条等,③ 低耗水高水分利用率,如沙棘等,④ 低耗水低水分利用率.如油松.侧柏.狼牙刺等。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

(1) 图中有一座新城,判断新城最可能位于图中A、B中的________,试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新城选址在该处的区位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为改善生态环境,当地计划选用柠条作为绿化树种,试评价其生态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
(3) A、B两处附近地区为该地主要的农牧业区,该地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经过调研发现,该地农牧业区范围近年来大幅缩减。如果你是该地理兴趣小组的一名成员,你该对当地农牧民的农牧业生产给予哪些科学指导,以促进当地的生态环境改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表为“二十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长江流域某些地理要素的变化统计”,下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直接经济损失大1000多亿元。1998年洪灾时的降水量比1954年小,但长江洪水最大流量比1954年多1万多立方米每秒,水位创历史最高。结合材料分析形成这一现象的人为原因,并针对此原因提出防治洪灾的措施。
人为原因:上游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游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措施:上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长江流域综合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除防洪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针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a),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⑦—⑧—④—⑤的更替,反映了自然带 的地域分异规律。
(2)⑦自然带名称是 ,气候类型是
(3)图中北半球有两处自然带相同,但气候类型不同,这种自然带的名称是 ,气候类型在大陆西岸是 气候,在大陆东岸是 气候;有两处气候类型相同,但自然带不同,这两种自然带的名称分别是

读“世界某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海域位于______半球,判断依据是什么
(2)图中a、c洋流,分别是 风和 ______风推动海水所形成的洋流。
(3)若该环流位于大西洋,图中①处附近海域为世界著名的______渔场,它位于d和__________的交汇处。世界上同属此种原因形成的大渔场还有__________、
(4)若②海区有一大型油轮发生石油泄漏,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_______________。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丁处地质构造的名称是________,丙处的地质构造为________。
(2)乙处地质构造顶部缺失的原因
(3)若该地区富含石油、天然气,应在乙、丙、丁三处中的________处开采合适。
(4)在乙、丙、丁三处中,若建设地下隧道,从地下水运动状况、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考虑,应选择在________处为好,其中________处最不适合建设大型工程。
(5)下列数字编码所代表的水循环的环节分别是:
②________,③________,⑤________。
(6)上图包含________种水循环类型,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循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