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科学家》杂志报道,一个由德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组撰写论文说,太阳活动目前比较活跃,达到了8 000年来最高水平。这是他们分析了一棵树龄达11 400年的树木的年轮后得出的结论。他们说,在过去的年份中,太阳黑子平均出现的数量是每年30个,而在最近的70年里,平均出现75个。科学家还在寻找这个变化的原因。根据以上材料和你对太阳活动的相关了解,完成下列各题。在太阳光球层出现的太阳活动主要标志是( )
A.黑子 | B.耀斑 | C.日饵 | D.太阳风 |
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黑子是出现在太阳光球层上温度较低、显得较暗的部分区域 |
B.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太阳风 |
C.耀斑爆发持续时间很长,所以释放的能量很大 |
D.耀斑和黑子等太阳活动都具有突发性 |
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磁暴”就是太阳活动干扰电磁波,导致短波无线电通讯信号被吸收,使通讯中断 |
B.许多地区气候变化与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
C.太阳风出现会引起电离层扰动,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使地面能看到极光 |
D.尽管太阳活动对地球有影响,但影响不大,不必过多关注 |
下列关于德国科学家研究太阳活动所采用的证据——树木年轮研究法的说法,可能合理的是( )
A.科学家主要是通过研究每一树层所含的化学元素的变化来研究太阳黑子的变化 |
B.每一层树木年轮都带有黑子活动的明显印记 |
C.生长在中、高纬度的一些乔木年轮的疏密变化,有明显的约11年的周期变化 |
D.科学家主要是通过研究每一树层所含的液态水的变化来研究太阳黑子的变化 |
渭河发源于甘肃省鸟鼠山,自西向东流经甘肃、陕西两省,于陕西潼关入黄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西部流经黄土丘陵区沟壑区,东部流经关中平原,南岸支流来自秦岭山地,北岸支流来自黄土区。读1960~1990年渭河下游河槽内泥沙累积冲刷和淤积量变化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渭河干流含沙量最大的月份集中在
A.l月~3月 | B.4月~6月 |
C.7月~9月 | D.10月~12月 |
一年中渭河下游河槽泥沙冲淤的速度
A.全年变化不大 | B.汛期变快 |
C.全年都快 | D.非汛期变快 |
导致泥沙在渭河加速淤积的人类活动是
A.上游植树造林 | B.上游水土保持 |
C.下游疏通河道 | D.下游修建水库 |
图中N、S为南北极点,P、Q是晨昏线与某一经线圈的两个交点,K、L位于晨线与昏线的中点,P、K两地经度差15°.P点纬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关于P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P点南移时,N点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
B.P点的最高纬度是90°,最低纬度是0° |
C.P点纬度最低时,N点昼最长 |
D.P点与Q点运动方向相反 |
图中Q点的昼长可能是
A.8小时 | B.14小时 |
C.16小时 | D.24小时 |
左图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右图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左图甲处的洋流与图10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甲处洋流的影响是
A.加快途经海轮航速 | B.形成著名的渔场 |
C.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 | D.缩小海洋污染范围 |
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引起了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异。下图是1999~ 2011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999~2011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的特点是
A.耕地面积加速下降 |
B.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
C.2003年以前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同步下降 |
D.2003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速度趋缓,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
2003年以后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减少趋缓 | B.转基因技术广泛使用 |
C.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 | D.农业生态显著改善 |
2013年5月2日《中国科学报》:据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天文台测定的数据,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日均值将于今年5月初超过400ppm。下图是CO2,浓度曲线(①)与全国温度曲线(②)、黄河流域温度曲线(③)、江苏省温度曲线(④)、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温度曲线(⑤)比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四个地区气温变化与CO2浓度变化呈
A.正比关系 | B.正相关关系 |
C.反比关系 | D.负相关关系 |
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年际波动不一致说明
A.CO2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
B.纬度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
C.海陆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
D.海拔高度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