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忆吴江赏木樨①
辛弃疾
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明月团团高树影,十里水沉②烟冷。
大都一点宫黄③,人间直恁④芬芳。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注] ①木樨:桂花。②水沉:沉香,这里指桂花香气浓郁。③宫黄:古代妇女以黄粉涂额,又称额黄。④直恁:竟然如此。这首词的首句有什么作用?
答: 这首词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桂花的,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答: 词人借桂花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志向和抱负?
答: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小题
[双调]折桂令·荆溪①即事
乔吉
问荆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②,不种梅花?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圈笆。
寺无僧狐狸样瓦③,官无事乌鼠当衙④。白水黄沙,倚遍栏干,数尽啼鸦。
【注】①荆溪:水名,在江苏省宜兴县,因靠近荆南山而得名。 ②为甚人家:是什么样的人家。 ③样瓦:戏耍瓦块。 ④乌鼠当衙:乌鸦和老鼠坐了衙门。 “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圈笆。”此三句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环境?
简要分析这首元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7分)
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①
沈佺期①
天长地阔岭头分,去国离家见白云。
洛浦②风光何所似,崇山瘴疠不堪闻。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
两地江山万余里,何时重谒圣明君。
①本诗是沈佺期和杜审言之诗。两人都于公元705年被流放岭南。审言先起程过大庾岭去峰州(今越南境内),佺期随后也过大庾岭去驩州(今广西崇左县)。②洛浦:洛水之滨,这里指唐东都洛阳。本诗情景交融,感情真挚。请以颔联为例作简要赏析。(3分)
有人评价这首诗“哀而不怨”,即悲哀而不怨恨,情感有所节制。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饮酒(其四)
陶渊明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①遥来归。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注】①翮:鸟的翅膀。陶渊明,(朝代)著名诗人,世称靖节先生。
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叠词“栖栖”“夜夜”“依依”写出离群之鸟日夜无所归依的恓惶。 |
B.前六句写鸟的失意与后六句写鸟遇到松树的境况构成鲜明的对照。 |
C.“值”通“植”,写诗人心生怜悯,手植松树让离群之鸟来此栖息。 |
D.离群之鸟将临风不凋的松树作为托身之地,愿与之相守,不再分离。 |
《归去来兮辞》中有写“鸟”和“松”的句子:“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返。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试分析其在写法上与本诗的主要区别。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小题。
卖花声·怀古
【元】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
战火曾烧赤壁山,
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
生民涂炭,
读书人一声长叹。这首散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简析这首散曲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
读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完成小题。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作者以凉风吹拂下的颤动的水莲花作比,是为了突出其________的风致,进而刻画女郎________的神态。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一句中,“蜜甜”和“忧愁”矛盾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最后,诗人用“沙扬娜拉”(日语,意谓“再见”)作结,有何作用?
今天,我们感受了徐志摩的离情别绪,其实,离别是没有时空界限的,它会超越历史,不觉来到我们身边。月假结束,要与父母告别;高中毕业,要与同学分别;出差在外,要与亲人离别。你最喜欢怎样的告别情感和告别方式?让我们把动人的离别留下来,一起分享好吗?不少于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