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余深爱其言。须 知 有 性 情便 有 格 律 格 律 不 在 性 情 外 《诗 三 百》 半 是 劳 人 思 妇 率 真 言 情 之 事 谁 为 之 格 谁 为 之 律 而 今 之 谈 格 调 者,能出其范围否?许浑云:“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8处)
人主之惠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人臣之干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干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之所以有劫君弑主也。(《韩非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6分,每小题3分)
汤斌,字孔伯,河南睢州人。明末流贼陷睢州,母赵殉节死,事具《明史列女传》父契祖,挈斌避兵浙江衢州,顺治二年,奉父还里。
九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国史院检计。万议修明史,斌应诏言“宋史修于元至正,而不讳文天祥、谢枋得之忠;元史修于明洪武,而亦著丁好礼、巴颜布哈之义,顺浩元、二年间,前明诸臣有抗节不屈、临危致命者,不可概以叛书。宜命纂修诸臣勿事瞻顾.”下所司,大学士冯铨、金之俊谓斌奖逆,拟目严饬,世祖特召至南苑慰谕之。时府道多缺员。上以用人方亟,当得文行兼优者,以学问为经济,选翰林官。得黄志遴等凡十人。
斌念父老,以病乞休。丁父忧,服阕,闻容城孙奇逢讲学夏峰,负笈往从。康熙十七年,诏举博学鸿儒,尚书魏象枢、副都御史金鋐以斌荐,试一等,授翰林院侍讲,与修明史。
二十六年五月,不雨,灵台郎董汉臣上书指斥时事,语侵执政.下廷议,明珠惶惧,将引罪.大学士王熙独日:“市儿妄语,立斩之,事毕矣,”斌后至,国柱以告,斌曰:“汉臣应诏言事无死法,大臣不言而小臣言之,吾辈当自省。”上卒免汉臣罪.明珠、国柱恚,摘其语上闻,并摭斌在苏时文告语,曰“爱民有心,救民无术”,以为谤讪.传旨诘问,斌惟自陈资性愚昧,愆过丛集,乞赐严加处分,左都御史璙丹、王鸿绪等又连疏劾斌.会斌先荐候补道耿介为少詹事,同辅太子,介以老疾乞休。詹事尹泰等劾介侥幸求去,且及斌妄荐,议夺斌官。国柱宣言上将隶斌旗籍,斌适扶病入朝,道路相传,闻者皆泣下。江南人客都下者,特击登闻鼓讼冤,继知无其事,乃散。
斌既师奇逢,习宋诸儒书,尝言:“滞事物以穷理,沉溺迹象,既支离而无本:离事物而致知,隳聪黜明,亦虚空而鲜实.”其教人,以为必先明义之界,谨诫伪之关,为真经学、真道学;否则讲论、践履析为二事,世道何赖?斌笃守程、朱,亦不薄王守仁,身体力行,不尚讲论,所诣深粹.著有洛学编、潜庵语录雍正中,入贤良祠,乾隆元年,谥文正。道光三年,从祀孔子庙.
(节选自《清史稿》,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事具《明史·列女传》具:具体 |
B.前明诸臣有抗节不屈、临危致命者致命:舍弃生命 |
C.国柱宣言上将隶斌旗籍宣言:传达圣旨 |
D.隳聪黜明,亦虚空而鲜实黜:罢免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项是
A.授翰林院侍讲,与修明史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
B.国柱以告木欣欣以向荣 |
C.大臣不言而小臣言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D.不尚讲论,所指深粹武父子亡功蠢,皆为陛下所成就 |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以用人方亟,当得文行兼优者,以学问为经济,选翰林官.
(2)否则评论、践履析为二事,世道何赖?4分)第I卷文言文中,传主汤斌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德辉,字耀卿,冀宁交城人。少力学,数举于乡。试掾史台,会盗杀卜者,有司纵迹之,获僧匿一妇人,搒掠诬服,狱具,德辉疑其冤,其后果得盗。
岁丁未,世祖在潜邸,召见,问曰:“或云,辽以释废,金以儒亡,有诸?”对曰:“辽事臣未周知,金季乃所亲睹。宰执中虽用一二儒臣,余皆武弁世爵,及论军国大事,又不使预闻,大抵以儒进者三十之一,国之存亡,自有任其责者,儒何咎焉!”世祖然之。又曰:“祖宗法度具在,而未尽设施者甚多,将如之何?”德辉指银盘,喻曰:“创业之主,如制此器,精选白金良匠,规而成之,畀付后人,传之无穷。当求谨厚者司掌,乃永为宝用。否则不惟缺坏,亦恐有窃而去之者矣。”世祖良久曰:“此正吾心所不忘也。”又问:“农家作劳,何衣食之不赡?”德辉对曰:“农桑天下之本,衣食之所从出者也。男耕女织,终岁勤苦,择其精者输之官,余粗恶者将以仰事俯育。而亲民之吏复横敛以尽之,则民鲜有不冻馁者矣。”
岁戊申春,释奠,世祖曰:“孔子庙食之礼何如?”对曰孔子为万代王者师有国者尊之则严其庙貌修其时祀其崇与否于圣人无所损益但以此见时君崇儒重道之意何如耳世祖曰:“今而后,此礼勿废。”
世祖即位,起德辉为河东南北路宣抚使,下车,击豪强,黜赃吏,均赋役。耆耋不远数百里来见,戴之若神明。西川帅纽邻重取兵千余人,吏畏其威,莫敢申理,隶凤翔屯田者八百余人,屯罢,兵不归籍。会签防戍兵,河中浮梁故有守卒,不以充数。悉条奏之,帝可其请。兵后孱民多依庇豪右,有以身佣藉衣食,岁久掩为家奴,悉遣还之为民。八十卒。 (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搒掠诬服,狱具 掠:拷打 |
B.国之存亡,自有任其责者! 任:承担 |
C.畀付后人,传之无穷 畀:赐予、给予 |
D.农家作劳,何衣食之不赡 赡:供养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对曰/孔子为万代王者师/有国者尊之/则严其庙貌修其时祀/其崇与否/于圣人无所损益/但以此见时君/崇儒重道之意何如耳/ |
B.对曰/孔子为万代王者/师有国者尊之/则严其庙貌修其时/祀其崇与否/于圣人无所损益/但以此见时君崇儒重道之意何如耳/ |
C.对曰/孔子为万代王者师/有国者尊之/则严其庙貌/修其时祀/其崇与否/于圣人无所损益/但以此见时君崇儒重道之意何如耳/ |
D.对曰/孔子为万代王者/师有国者尊之/则严其庙貌修其时/祀其崇与否/于圣人无所损益/但以此见时君/崇儒重道之意何如耳/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德辉虑事周全,仔细认真。他在御史台做小吏,有盗贼杀一算命先生,官府获藏匿一妇人的僧人,僧人屈打成招,张德辉怀疑是冤案,后来果真捕获真凶。 |
B.张德辉善于应对,尊儒重道。在回答金以儒亡这个问题时,他为儒臣开脱,指出正因不重用儒臣,金朝才灭亡;在祭祀孔子时,让世祖知道尊儒重道的意义。 |
C.张德辉巧用比喻,委婉劝谏。世祖问到祖宗法度不能完全实施时,他将开创国家大业比作制造银盘,要选良匠按规矩制成,再由谨慎厚道之人掌管。 |
D.张德辉不畏强权,一心为民。他任河东南北路宣抚使时,刚一到任,便打击豪强,罢免贪官污吏,平均赋役负担,老人都不远数百里来看他。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而亲民之吏复横敛以尽之,则民鲜有不冻馁者矣。
(2) 兵后孱民多依庇豪右,及有以身佣藉衣食,岁久掩为家奴,悉遣还之为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送秦少章赴临安簿序
张耒
《诗》不云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夫物不受变,则材不成,人不涉难,则智不明。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寒气欲至。方是时,天地之间,凡植物出于春夏雨露之余,华泽充溢,支节美茂。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如战败之军,卷旗弃鼓,裹创而驰,吏士无人色,岂特如是而已。于是天地闭塞而成冬,则摧败拉毁之者过半,其为变亦酷矣。
然自是弱者坚,虚者实,津者燥,皆敛藏其英于腹心,而各效其成。深山之木,上挠青云,下庇千人者,莫不病焉,况所谓蒹葭者乎?然匠石操斧以游于林,一举而尽之,以充栋梁、桷杙(jué yì指木椽﹑木桩之类的木料)、轮舆、輹辐,巨细强弱,无一不胜其任者,此之谓损之而益,败之而成,虐之而乐者是也。
吾党有秦少章者,自予为太学官时,以其文章示予,愀然告我曰:“惟家贫,奉命于大人而勉为科举之文也。”异时率其意为诗章古文,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元祐六年及第,调临安主簿。
举子中第可少乐矣,而秦子每见予辄不乐。予问其故,秦子曰:“予世之介士也,性所不乐不能为,言所不合不能交,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今一为吏,皆失己而惟物之应,少自偃蹇(yǎn jiǎn安卧),今应官而祸随至。异时一身资养于父母,今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又不可得。自今以往,如沐漆而求解矣。”予解之曰:“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
迁之为贵,重耳不十九年于外,则归不能霸,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yǐng 古代中国楚国的都城)。二子者,方其羁穷忧患之时,阴益其所短而进其所不能者,非如学于口耳者之浅浅也。
自今吾子思前之所为,其可悔者众矣,其所知益加多矣。反身而安之,则行于天下无可惮者矣,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苟畏饥而恶步,则将有苟得之心,为害不既多乎!故陨霜不杀者,物之灾也;逸乐终身者,非人之福也。”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秋之月,天地始肃季:一个季节的最后一月 |
B.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零:降落,落下 |
C.予世之介士也介:独特,不合群 |
D.自今以往,如沐漆而求解矣解:理解,了解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异时率其意为诗章古文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
B.往往清丽奇伟,工于举业百倍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C.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 余船以次俱进 |
D.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 |
B.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 |
C.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 |
D.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今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 |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然自是弱者坚,虚者实,津者燥,皆敛藏其英于腹心,而各效其成。
译文:
②今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 4分 )
译文:
③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沈括字存中,以父任为沭阳主簿。擢进士第,编校昭文书籍。迁提举司天监,日官皆市井庸贩,法象图器,大抵漫不知。括始置浑仪、景表、五壶浮漏,后皆施用。
淮南饥,遣括察访,发常平仓钱粟,疏沟渎,治废田,以救水患。迁集贤校理,察访两浙农田水利。时大籍民车,人未谕县官意,相挻为忧;又市易司患蜀盐之不禁,欲尽实私井而辇解池盐给之。言者论二事如织,皆不省。括侍帝侧,帝顾曰:“卿知籍车乎?”曰:“知之。”帝曰:“何如?”对曰:“敢问欲何用?”帝曰:“北边以马取胜,非车不足以当之。”括曰:“车战之利,见于历世。然古人所谓兵车者,轻车也,五御折旋,利于捷速。今之民间辎车重大,日不能三十里,故世谓之太平车,但可施于无事之日尔。”帝喜曰:“人言无及此者,朕当思之。”遂问蜀盐事,对曰:“一切实私井而运解盐,一使出于官售,诚善。然忠、万、戎、泸间夷界小井尤多,不可猝绝也,势须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偿费。”帝颔之。明日,二事俱寝。
辽萧禧来理河东黄嵬地,留馆不肯辞,曰:“必得请而后反。”帝遣括往聘。括诣枢密院阅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指古长城为境,今所争盖三十里远,表论之。帝喜曰:“大臣殊不究本末,几误国事。”命以画图示禧,禧议始屈。赐括白金千两使行。至契丹庭,契丹相杨益戒来就议,括得地讼之籍数十,预使吏士诵之,益戒有所问,则顾吏举以答。他日复问,亦如之。益戒无以应,谩曰:“数里之地不忍,而轻绝好乎?”括曰:“今北朝弃先君之大信,以威用其民,非我朝之不利也。”凡六会,契丹知不可夺,遂舍黄嵬。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迂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之。
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又纪平日与宾客言者为《笔谈》,多载朝廷故实、耆旧出处,传于世。
(取材于《宋史·沈括传》)
[注]解:解州,地名。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车不足以当之当:抵挡 | B.不可猝绝也绝:隔绝 |
C.留馆不肯辞辞:离开 | D.风俗之纯庞庞:复杂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沈括思考深入、具有见识一组是
①括始置浑仪、景表、五壶浮漏,后皆施用②故世谓之太平车,但可施于无事之日尔
③势须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偿费④括得地讼之籍数十,预使吏士诵之
⑤多载朝廷故实、耆旧出处,传于世
A.①④ | B.①⑤ | C.②③ | D.③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时掌管天文历算的官员都是些碌碌无为的人,对于天体的现象、图象以及观象的器械几乎全然不知。沈括设置了浑仪、景表、五壶浮漏,以后这些都被使用。。 |
B.市易司担心蜀地禁止不了私贩贩盐谋取暴利,想要全部填塞私人的盐井,而运解州的盐去解决蜀地的吃盐问题。沈括认为这个做法不妥,效果不佳,反而增加许多费用。 |
C.辽国的萧禧来争要河东黄嵬一带地方,皇帝派沈括前去谈判。沈括找到争论土地的数十份文件,预先让办事人员背熟它,并以此据理力争,最终取得外交上的胜利。 |
D.沈括学问广博,善于写文章,《梦溪笔谈》一书是他把平时和宾客谈论有关朝廷中的典故、事实以及有声望的老臣的情况内容记录下来,所以在当时这本书很流行。 |
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古人所谓兵车者,轻车也,五御折旋,利于捷速。
(2)今北朝弃先君之大信,以威用其民,非我朝之不利也。